信而有證
成語拼音
- xìn ér yǒu zhèng
信而有證成語解釋
- 真實而有根據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這件事雖然聽起來匪夷所思,但經過多方調查,種種細節表明它是信而有證的,絕非空穴來風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城鎮,有一位名叫李誠的商人。李誠以販賣絲綢爲生,他爲人誠信,生意做得有聲有色。
有一次,李誠從遠方購進了一批極爲珍貴的絲綢。這批絲綢質地精良,色彩鮮豔,堪稱上品。然而,就在他準備將這批絲綢出售時,市場上突然傳出了一些不利於他的謠言。有人說他的絲綢是假冒僞劣產品,以次充好。這讓許多原本有意購買的顧客都猶豫不決,李誠的生意受到了極大的影響。
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困境,李誠並沒有慌亂。他深知,自己的絲綢品質上乘,絕無半點虛假。爲了證明自己的清白,李誠決定採取行動。他在店鋪門口張貼告示,承諾凡是購買他的絲綢後發現有任何質量問題,都可以無條件退貨,並且賠償雙倍的價錢。但即便如此,顧客們仍心存疑慮。
這時,李誠想到了一個辦法。他邀請了鎮上幾位德高望重、聲譽卓著的長輩來他的店鋪,親自檢驗這批絲綢的品質。這些長輩們仔細查看了絲綢的紋理、色澤和手感,最終一致認定這批絲綢確實是上乘之品。李誠將長輩們的評價記錄下來,並讓他們簽字畫押,作爲證明。
經過這番努力,李誠的店鋪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熱鬧。那些曾經懷疑他的顧客,看到了有如此權威的證明,也紛紛放下心來購買他的絲綢。李誠始終堅守着自己的承諾,每一筆交易都做到信而有證,絕不欺騙顧客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李誠的誠信之名傳遍了整個城鎮乃至周邊地區。他的生意越做越大,成爲了當地最富有的商人之一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如李誠這般信而有證的商人並不少見。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,商鞅爲了推行變法,在都城南門立了一根三丈長的木頭,並當衆許下諾言: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,賞金十兩。開始時,大家都不相信,覺得這事兒太簡單,賞金不可能這麼高。然而,當有一人真的將木頭搬到北門,商鞅毫不猶豫地兌現了承諾。從此,商鞅的法令得到了民衆的信任,秦國也逐漸變得強大起來。
信而有證,是一種珍貴的品質,無論是在商業交易中,還是在人際交往中,都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,成就一番事業。
信而有證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