塞耳盗钟
成语拼音
- sāi ěr dào zhōng
塞耳盗钟成语解释
- 比喻自欺欺人,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。
典故出处
- 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,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
成语典故
- 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,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,想把他敲碎卖碎铜,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,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,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,结果偷窃时被当场逮住。
成语造句
- 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错的,却依然固执己见,简直就是塞耳盗钟,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。
成语故事
- 春秋时期,有一个国家叫晋国。在晋国的都城里,有一个富人。这个富人非常喜欢收集各种珍贵的宝物,他的家中堆满了奇珍异宝。
有一天,这个富人偶然得到了一口大钟,这口钟造型精美,钟声悠扬动听。富人如获至宝,将它摆放在自己的庭院中,时常欣赏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富人开始担心这口钟会被人偷走。他整日忧心忡忡,绞尽脑汁地想办法保护这口钟。
终于,富人想到了一个自以为绝妙的主意。他找来了一些棉花,将自己的耳朵紧紧地塞住,然后得意地自言自语道:“哈哈,现在我听不到钟声了,别人肯定也听不到,这样就不会有人来偷钟了。”于是,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富人放心大胆地开始实施他盗钟的计划。
他找来工具,试图将钟从架子上取下来。可是钟实在太重了,在挪动的过程中发出了巨大的声响。富人却因为塞着耳朵,根本听不到这震耳欲聋的声音。周围的邻居们被钟声惊醒,纷纷出来查看。他们惊讶地发现富人正在费力地盗取自己家的钟,于是众人一拥而上,将富人抓住了。
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晋国,人们都对富人这种愚蠢的行为感到可笑和不可思议。后来,人们就用“塞耳盗钟”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自欺欺人的人,他们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,别人就也听不到了,就如同这个富人一样,做出了荒唐可笑的事情。
正如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中所记载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恶人闻之,可也;恶己自闻之,悖矣!”这正是对这种自欺欺人行为的生动写照。这个故事也警示着我们,在面对问题时,不能像这个富人一样采取愚蠢而无效的办法,而是应该正视现实,用正确的方式去解决问题,否则只会落得个贻笑大方的下场。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,避免陷入类似的荒唐境地。
塞耳盗钟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