塞耳盜鐘

成語拼音

sāi ěr dào zhōng

塞耳盜鐘成語解釋

比喻自欺欺人,硬要掩蓋掩蓋不了的事情。

典故出處

《呂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,則鍾大不可負,以椎毀之,鍾況然有音,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

成語典故

從前有個小偷發現人家家門口掛着一口很大的銅鐘,他想偷但一個人搬不動,想把他敲碎賣碎銅,擔心敲鐘時別人聽到聲音而偷不成,終於想出一個絕妙的主意,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聽不到聲音,結果偷竊時被當場逮住。

成語造句

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錯的,卻依然固執己見,簡直就是塞耳盜鐘,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。

成語故事

春秋時期,有一個國家叫晉國。在晉國的都城裏,有一個富人。這個富人非常喜歡收集各種珍貴的寶物,他的家中堆滿了奇珍異寶。 有一天,這個富人偶然得到了一口大鐘,這口鐘造型精美,鐘聲悠揚動聽。富人如獲至寶,將它擺放在自己的庭院中,時常欣賞。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富人開始擔心這口鐘會被人偷走。他整日憂心忡忡,絞盡腦汁地想辦法保護這口鐘。 終於,富人想到了一個自以爲絕妙的主意。他找來了一些棉花,將自己的耳朵緊緊地塞住,然後得意地自言自語道:“哈哈,現在我聽不到鐘聲了,別人肯定也聽不到,這樣就不會有人來偷鍾了。”於是,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,富人放心大膽地開始實施他盜鐘的計劃。 他找來工具,試圖將鍾從架子上取下來。可是鍾實在太重了,在挪動的過程中發出了巨大的聲響。富人卻因爲塞着耳朵,根本聽不到這震耳欲聾的聲音。周圍的鄰居們被鐘聲驚醒,紛紛出來查看。他們驚訝地發現富人正在費力地盜取自己家的鐘,於是衆人一擁而上,將富人抓住了。 這件事很快傳遍了整個晉國,人們都對富人這種愚蠢的行爲感到可笑和不可思議。後來,人們就用“塞耳盜鐘”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自欺欺人的人,他們以爲捂住自己的耳朵,別人就也聽不到了,就如同這個富人一樣,做出了荒唐可笑的事情。 正如《呂氏春秋·自知》中所記載:“範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,則鍾大不可負。以椎毀之,鍾況然有音。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掩其耳。惡人聞之,可也;惡己自聞之,悖矣!”這正是對這種自欺欺人行爲的生動寫照。這個故事也警示着我們,在面對問題時,不能像這個富人一樣採取愚蠢而無效的辦法,而是應該正視現實,用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,否則只會落得個貽笑大方的下場。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思維,避免陷入類似的荒唐境地。

塞耳盜鐘-成語圖片

塞耳盜鐘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