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百里者半于九十
成语拼音
-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
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成语解释
- 走一百里路,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。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。
典故出处
-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诗云‘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’,此言末路之难也。”
成语典故
- 持坚无术,末路蹉跎,行百里者半于九十,彪之谓也。★《北史·韩麒麟等传论》
成语造句
- 想要实现梦想,就不能半途而废,要知道行百里者半于九十,越接近成功越需要坚持和努力。
成语故事
- 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许多人物和事件都生动地诠释了“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”这一深刻的道理。
战国时期,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,国力日益强盛,逐渐有了兼并六国、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。而在与赵国的长平之战中,秦国起初占据了上风,赵国则损兵折将,形势危急。
赵国派出老将廉颇驻守长平,廉颇深知秦军锐不可当,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,试图拖垮秦军。秦军久攻不下,粮草补给也出现了问题,士气逐渐低落。
这时,秦国使用反间计,让赵王撤下廉颇,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。赵括上任后,急于求胜,贸然出兵进攻秦军。
秦军将领白起佯装败退,诱敌深入,然后将赵括的军队分割包围。赵括的军队被困四十多天,弹尽粮绝。最终,赵括在突围中被杀,四十多万赵军投降后被秦军坑杀。
长平之战后,赵国元气大伤,秦国的统一之路看似一片坦途。然而,在接下来攻打邯郸的战役中,秦国却遭遇了顽强的抵抗。
赵国上下同仇敌忾,拼死抵抗。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,楚国春申君也派兵相助。秦军久攻不下,损失惨重。
秦国本以为在长平之战大获全胜后,统一六国指日可待,但却在邯郸之战中受挫。这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“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”。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,但要真正实现统一大业,后续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,稍有疏忽就可能前功尽弃。
在我们的生活中,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。比如一个学生为了考取理想的大学,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,在临近高考时却放松了警惕,结果名落孙山;一个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,企业逐渐走上正轨,但在即将取得巨大成功时,因为骄傲自满或者决策失误,导致企业陷入困境。
所以,无论做什么事情,我们都要明白,越是接近成功,就越不能掉以轻心,要始终保持警惕和努力,因为“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”,只有坚持不懈,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。
行百里者半于九十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