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浊言清
成语拼音
- xíng zhuó yán qīng
行浊言清成语解释
- 清清高;浊浑浊,指低下。说的是清白好话,十的是污浊坏事。形容人言行不一。
典故出处
- 唐·李虚中《命书》卷中言轻行浊,执不通变。”
成语典故
- 杜牧之难折证,掉僧孺不志诚,都一般行浊言清。★元·乔孟符《扬州梦》第四折
成语造句
- 他在人前总是表现得正义凛然,可背后的行为却与所言大相径庭,简直就是行浊言清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个名叫郑玄的官员,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,自幼聪慧过人,饱读诗书。
郑玄为官之初,一心想要为百姓谋福祉,为朝廷尽忠职守。他所在的地方,原本民生凋敝,盗贼横行。郑玄上任后,大力整顿治安,积极推行改革,鼓励农桑,使得当地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,百姓的生活也有了显著的改善。
然而,随着他的政绩日益显著,却引来了一些同僚的嫉妒和怨恨。其中有一个名叫王伦的官员,此人平日里贪污受贿,鱼肉百姓,却善于伪装自己,在上级面前总是巧言令色,把自己说得清正廉洁。
王伦见郑玄深得百姓爱戴,政绩斐然,心中十分不满。于是,他开始在背后散布谣言,诬陷郑玄在改革中中饱私囊,虽然表面上做着为民谋利的好事,但实际上是个贪污腐败的伪君子。
郑玄对此深感愤怒和无奈,他深知自己行得正坐得端,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的福祉。但王伦的谣言却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对他产生了怀疑和误解。
尽管如此,郑玄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,继续为百姓谋福。他坚信,清者自清,时间会证明一切。
终于,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公正严明的钦差大臣。这位大臣经过深入调查,了解了事情的真相,发现郑玄确实是一位一心为民、清正廉洁的好官,而王伦则是一个行浊言清的奸诈之徒。
最终,王伦受到了应有的惩罚,郑玄的冤屈得以昭雪。而郑玄的事迹也被百姓传颂千古,成为了为官者的楷模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生活中,我们要善于分辨那些行浊言清的人,不要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,而要通过实际行动和深入了解来判断一个人的真实品质。同时,也激励着我们要像郑玄一样,坚守正道,不为外界的诋毁和误解所动摇,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信念和价值。
行浊言清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