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濁言清

成語拼音

xíng zhuó yán qīng

行濁言清成語解釋

清清高;濁渾濁,指低下。說的是清白好話,十的是污濁壞事。形容人言行不一。

典故出處

唐·李虛中《命書》卷中言輕行濁,執不通變。”

成語典故

杜牧之難折證,掉僧孺不志誠,都一般行濁言清。★元·喬孟符《揚州夢》第四折

成語造句

他在人前總是表現得正義凜然,可背後的行爲卻與所言大相徑庭,簡直就是行濁言清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個名叫鄭玄的官員,他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,自幼聰慧過人,飽讀詩書。 鄭玄爲官之初,一心想要爲百姓謀福祉,爲朝廷盡忠職守。他所在的地方,原本民生凋敝,盜賊橫行。鄭玄上任後,大力整頓治安,積極推行改革,鼓勵農桑,使得當地的經濟逐漸繁榮起來,百姓的生活也有了顯著的改善。 然而,隨着他的政績日益顯著,卻引來了一些同僚的嫉妒和怨恨。其中有一個名叫王倫的官員,此人平日裏貪污受賄,魚肉百姓,卻善於僞裝自己,在上級面前總是巧言令色,把自己說得清正廉潔。 王倫見鄭玄深得百姓愛戴,政績斐然,心中十分不滿。於是,他開始在背後散佈謠言,誣陷鄭玄在改革中中飽私囊,雖然表面上做着爲民謀利的好事,但實際上是個貪污腐敗的僞君子。 鄭玄對此深感憤怒和無奈,他深知自己行得正坐得端,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百姓的福祉。但王倫的謠言卻讓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對他產生了懷疑和誤解。 儘管如此,鄭玄依然堅守自己的信念,繼續爲百姓謀福。他堅信,清者自清,時間會證明一切。 終於,有一次朝廷派來一位公正嚴明的欽差大臣。這位大臣經過深入調查,瞭解了事情的真相,發現鄭玄確實是一位一心爲民、清正廉潔的好官,而王倫則是一個行濁言清的奸詐之徒。 最終,王倫受到了應有的懲罰,鄭玄的冤屈得以昭雪。而鄭玄的事蹟也被百姓傳頌千古,成爲了爲官者的楷模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生活中,我們要善於分辨那些行濁言清的人,不要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迷惑,而要通過實際行動和深入瞭解來判斷一個人的真實品質。同時,也激勵着我們要像鄭玄一樣,堅守正道,不爲外界的詆譭和誤解所動搖,以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信念和價值。

行濁言清-成語圖片

行濁言清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