秀才造反
成语拼音
- xiù cái zào fǎn
秀才造反成语解释
- 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,有所反抗、斗争。
典故出处
- 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秀才造反,三年不成,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,可以不必理他,就是实有其事,且派个人去查一查,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,再作道理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自古以来,很多人认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即便有想法,可就像秀才造反,往往也是有心无力,难以成功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个名叫李贤的秀才,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,自幼聪慧过人,饱读诗书。然而,当时的社会黑暗,政治腐败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
李贤虽一心只读圣贤书,却也对民间疾苦深有感触。他多次目睹了贪官污吏欺压百姓,强征暴敛,导致民不聊生的惨状。心中的正义之火渐渐燃烧,他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这一现状。
一日,李贤在街头看到一位老妇因交不起赋税而被官兵殴打,周围的百姓敢怒不敢言。他挺身而出,据理力争,却被官兵一同驱赶和辱骂。那一刻,李贤心中的愤怒达到了顶点。
回到家中,李贤辗转反侧,难以入眠。他深知,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对抗庞大的黑暗势力,但又无法忍受百姓继续受苦。经过深思熟虑,他决定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文人朋友,试图为百姓争取一丝生机。
他们秘密集会,商讨对策。有人提出向官府上书,陈述百姓的苦难;有人建议组织游行示威,引起社会关注。然而,这些想法在强大的官府面前,都显得苍白无力。
最终,李贤决定采取更为激进的方式——造反。这个决定让众人感到震惊和担忧,因为自古以来,秀才造反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。但李贤心意已决,他说:“虽知此举艰难万分,但若能为百姓谋得一丝安宁,吾等万死不辞!”
他们开始秘密联络各地的贫苦百姓,宣传自己的理念,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。然而,消息不慎走漏,官府迅速派兵前来镇压。面对训练有素、装备精良的官兵,李贤等人的反抗力量显得微不足道。
很快,这场造反就被镇压下去,李贤等人也被捉拿入狱。在狱中,李贤感慨万千:“吾等虽有一腔热血,满腹经纶,却终究未能成事。秀才造反,果真是难以成功啊!”
李贤等人的失败,并非因为他们缺乏勇气和智慧,而是在那个封建统治极度稳固的时代,他们的力量太过薄弱。但他们的行动,却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的反抗意识,为后来的变革埋下了伏笔。
“秀才造反”这个成语,也因此成为了形容力量弱小、难以成功的反抗行动的代名词。它提醒着后人,在面对不公与黑暗时,仅有决心和勇气是不够的,还需要足够的实力和正确的策略。
秀才造反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