褎如充耳

成语拼音

yòu rú chōng ěr

褎如充耳成语解释

褎常带笑容。面带笑容,塞耳不闻。

典故出处

《诗经·邶风·旄丘》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对于大家提出的合理建议,他竟然视而不见、听而不闻,完全是褎如充耳的态度,这样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?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一个诸侯国中,有一位君主名叫卫庄公。卫庄公性格刚愎自用,常常听不进忠臣的谏言。 卫国的朝堂上,有一位名叫石碏的大臣,他为人正直,一心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安宁。石碏看到卫庄公的一些决策不利于国家的发展,便多次上书进谏,言辞恳切,分析利弊。然而,卫庄公对石碏的忠言却置若罔闻,依旧我行我素。 有一次,卫庄公决定与邻国发动一场战争。石碏深知这场战争毫无胜算,且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。他在朝堂上力陈利害,详细地阐述了战争可能带来的后果,包括人员伤亡、物资消耗以及可能引发的国内动荡。然而,卫庄公坐在王位上,面无表情,仿佛石碏的话语只是一阵无关紧要的风声。 石碏见庄公不为所动,心急如焚。他再次进谏,甚至不惜以死相谏,希望能唤醒庄公的理智。但庄公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,依旧坚持自己的决定。 战争的结果正如石碏所料,卫国遭遇了惨败。国内民生凋敝,百姓怨声载道。此时的卫庄公才开始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听取石碏的建议,但为时已晚。 卫庄公这种对忠言“褎如充耳”的态度,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。许多君主因为不能虚心纳谏,闭目塞听,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败甚至灭亡。 正如《史记》中所记载的那些亡国之君,他们往往沉迷于自己的权力和欲望,对忠臣的良言如同耳旁风,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作为领导者,应当广开言路,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,切不可“褎如充耳”,否则必将自食恶果。而作为普通人,在生活中也应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,不断完善自己,才能避免犯错,走向成功。

褎如充耳-成语图片

褎如充耳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