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案萤窗
成语拼音
- xuě àn yíng chuāng
雪案萤窗成语解释
- 比喻勤学苦读。同雪窗萤几”。
典故出处
- 无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他多年来勤奋苦读,即使条件艰苦,也未曾放弃,最终收获了成功,这正应了“雪案萤窗”所蕴含的那种刻苦精神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位名叫宋濂的书生,他出生于一个贫寒之家,但却心怀大志,渴望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。
宋濂小时候,家里没有钱买书,他就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,然后亲手抄录,即使在寒冬腊月,手指冻得无法屈伸,他也从未放弃。每次抄完书,他都会按时归还,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,因此大家都愿意把书借给他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宋濂愈加勤奋刻苦。家中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,他便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读书。夏天,蚊虫肆虐,他就把双脚泡在水桶里,以此来防止蚊虫叮咬。冬天,寒风刺骨,屋内没有足够的炭火取暖,他就穿着单薄的衣裳,坐在冰冷的书桌前。
那一个个漫长的冬夜,外面雪花纷飞,堆积在书案上,仿佛给书案披上了一层洁白的棉被。而宋濂就借着那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弱的萤火虫之光,埋头苦读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宋濂始终保持着这样艰苦的学习状态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宋濂的才学日益精进。他的文章在当地渐渐有了名气,被一些有识之士所赏识。后来,宋濂凭借着自己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才华,得到了朝廷的重用。
宋濂的故事传遍了乡里,人们对他的刻苦精神赞叹不已。他的经历,正是“雪案萤窗”这一成语的生动写照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像宋濂这样不畏艰难、刻苦求学的例子还有很多。比如匡衡,幼时家中贫困,夜晚读书却没有蜡烛照明。他发现邻居家的烛光能透过来,于是就在墙上凿了个洞,借着微弱的光线读书。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,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,无论环境多么艰苦,都能在求知的道路上取得成就。
如今,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、条件优越的时代,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,以这些古人的精神为榜样,奋发图强,不断追求知识的积累和自身的成长。
雪案萤窗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