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案螢窗
成語拼音
- xuě àn yíng chuāng
雪案螢窗成語解釋
- 比喻勤學苦讀。同雪窗螢几”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多年來勤奮苦讀,即使條件艱苦,也未曾放棄,最終收穫了成功,這正應了“雪案螢窗”所蘊含的那種刻苦精神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位名叫宋濂的書生,他出生於一個貧寒之家,但卻心懷大志,渴望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。
宋濂小時候,家裏沒有錢買書,他就常常向有書的人家借,然後親手抄錄,即使在寒冬臘月,手指凍得無法屈伸,他也從未放棄。每次抄完書,他都會按時歸還,從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,因此大家都願意把書借給他。
隨着年齡的增長,宋濂愈加勤奮刻苦。家中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,他便在一間破舊的屋子裏讀書。夏天,蚊蟲肆虐,他就把雙腳泡在水桶裏,以此來防止蚊蟲叮咬。冬天,寒風刺骨,屋內沒有足夠的炭火取暖,他就穿着單薄的衣裳,坐在冰冷的書桌前。
那一個個漫長的冬夜,外面雪花紛飛,堆積在書案上,彷彿給書案披上了一層潔白的棉被。而宋濂就藉着那從窗戶透進來的微弱的螢火蟲之光,埋頭苦讀。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宋濂始終保持着這樣艱苦的學習狀態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宋濂的才學日益精進。他的文章在當地漸漸有了名氣,被一些有識之士所賞識。後來,宋濂憑藉着自己淵博的學識和出衆的才華,得到了朝廷的重用。
宋濂的故事傳遍了鄉里,人們對他的刻苦精神讚歎不已。他的經歷,正是“雪案螢窗”這一成語的生動寫照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像宋濂這樣不畏艱難、刻苦求學的例子還有很多。比如匡衡,幼時家中貧困,夜晚讀書卻沒有蠟燭照明。他發現鄰居家的燭光能透過來,於是就在牆上鑿了個洞,藉着微弱的光線讀書。他們的故事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學子,告訴我們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,無論環境多麼艱苦,都能在求知的道路上取得成就。
如今,我們生活在物質豐富、條件優越的時代,更應該珍惜良好的學習環境,以這些古人的精神爲榜樣,奮發圖強,不斷追求知識的積累和自身的成長。
雪案螢窗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