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气方刚

成语拼音

xuè qì fāng gāng

血气方刚成语解释

血气精力;方正;刚强劲。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。

典故出处

《论语·季氏》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。”

成语典故

公子杨干,乃悼公之同母弟,年方一十九岁,新拜中军戎御之职,血气方刚,未经战阵。★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十回

成语造句

一个年轻人在面对不公时,义愤填膺,冲动行事,完全忘记了自己血气方刚,容易意气用事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战国时期,有一个名叫赵括的年轻人。赵括出生于军事世家,自幼聪慧,熟读兵书,谈论起军事战略来滔滔不绝,常常让周围的人对他的见解称赞不已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赵括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。他的父亲赵奢,是赵国一位身经百战的名将。然而,对于儿子赵括的军事才能,赵奢却有着深深的忧虑。 有一次,赵奢与赵括讨论兵法,赵括口若悬河,将各种战术策略说得头头是道。赵奢默默地听着,待赵括说完,他长叹一声道:“兵者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轻言之。你虽熟知兵法,但未曾经历实战,只是纸上谈兵,恐怕日后会误大事。” 但赵括却不以为然,他觉得自己胸有韬略,只待有机会一展身手。 不久,秦国与赵国在长平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。原本赵国的将领廉颇,采取了坚守不出的战略,使得秦军久攻不下。然而,赵王却急于求胜,认为廉颇太过保守,听闻赵括的名声,便决定用赵括替换廉颇。 赵括得到任命后,意气风发,踌躇满志,他坚信自己能够迅速击败秦军,立下不世之功。 当他到达前线,立即改变了廉颇的防守策略,主动出击。秦军将领白起,深知赵括血气方刚,求胜心切,故意佯装败退,诱敌深入。赵括不知是计,率领赵军穷追不舍,结果陷入了秦军的重重包围。 赵军被困多日,粮草断绝,士兵们士气低落。尽管赵括试图奋力突围,但最终无力回天,赵军全军覆没,赵括也在战场上战死。 长平之战,赵国损失惨重,国力大衰。赵括因为自己的冲动和缺乏实战经验,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 这个故事警示后人,血气方刚虽有冲劲,但在面对重大决策和复杂局势时,还需冷静思考,积累经验,切不可盲目冲动,否则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。

血气方刚-成语图片

血气方刚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