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氣方剛
成語拼音
- xuè qì fāng gāng
血氣方剛成語解釋
- 血氣精力;方正;剛強勁。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。
典故出處
- 《論語·季氏》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鬥。”
成語典故
- 公子楊幹,乃悼公之同母弟,年方一十九歲,新拜中軍戎御之職,血氣方剛,未經戰陣。★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六十回
成語造句
- 一個年輕人在面對不公時,義憤填膺,衝動行事,完全忘記了自己血氣方剛,容易意氣用事。
成語故事
- 在春秋戰國時期,有一個名叫趙括的年輕人。趙括出生于軍事世家,自幼聰慧,熟讀兵書,談論起軍事戰略來滔滔不絕,常常讓周圍的人對他的見解稱讚不已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趙括的名聲逐漸傳播開來。他的父親趙奢,是趙國一位身經百戰的名將。然而,對於兒子趙括的軍事才能,趙奢卻有着深深的憂慮。
有一次,趙奢與趙括討論兵法,趙括口若懸河,將各種戰術策略說得頭頭是道。趙奢默默地聽着,待趙括說完,他長嘆一聲道:“兵者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輕言之。你雖熟知兵法,但未曾經歷實戰,只是紙上談兵,恐怕日後會誤大事。”
但趙括卻不以爲然,他覺得自己胸有韜略,只待有機會一展身手。
不久,秦國與趙國在長平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戰。原本趙國的將領廉頗,採取了堅守不出的戰略,使得秦軍久攻不下。然而,趙王卻急於求勝,認爲廉頗太過保守,聽聞趙括的名聲,便決定用趙括替換廉頗。
趙括得到任命後,意氣風發,躊躇滿志,他堅信自己能夠迅速擊敗秦軍,立下不世之功。
當他到達前線,立即改變了廉頗的防守策略,主動出擊。秦軍將領白起,深知趙括血氣方剛,求勝心切,故意佯裝敗退,誘敵深入。趙括不知是計,率領趙軍窮追不捨,結果陷入了秦軍的重重包圍。
趙軍被困多日,糧草斷絕,士兵們士氣低落。儘管趙括試圖奮力突圍,但最終無力迴天,趙軍全軍覆沒,趙括也在戰場上戰死。
長平之戰,趙國損失慘重,國力大衰。趙括因爲自己的衝動和缺乏實戰經驗,付出了慘痛的代價。
這個故事警示後人,血氣方剛雖有衝勁,但在面對重大決策和複雜局勢時,還需冷靜思考,積累經驗,切不可盲目衝動,否則可能會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。
血氣方剛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