熏莸不同器
成语拼音
- xún yóu bù tóng qì
熏莸不同器成语解释
- 熏莸香草和臭草。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。
典故出处
- 三国·魏·王肃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,尧桀不共国而治,以其异类也。”
成语典故
- 熏莸不同器,清淆本殊源。★明·何景明《咏怀》
成语造句
- 好的,比如:在选择朋友时要谨慎,毕竟有些人的品德相差甚远,正所谓熏莸不同器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,名叫大华国。这个国家人才辈出,政治清明,百姓们安居乐业。
然而,在朝廷之中,却逐渐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官员。
其中一位名叫李正,他为人正直廉洁,心怀百姓,一心为国家的繁荣和民众的福祉努力。他在为官期间,公正执法,不畏权贵,坚决打击贪污腐败,为百姓申冤做主。他主张轻徭薄赋,鼓励农业生产,使得国家的粮仓充实,百姓生活富足。
而另一位官员叫王佞,此人阴险狡诈,善于阿谀奉承,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择手段。他利用手中的权力,大肆搜刮民脂民膏,中饱私囊。他还勾结一些权贵,结党营私,妄图控制朝政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王佞对李正的正直行为感到极为不满,认为他阻碍了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。于是,王佞想方设法在皇帝面前诬陷李正,企图将他扳倒。
但大华国的皇帝并非昏庸之辈,他深知李正是一位忠臣良将,对王佞的谗言并未轻易相信。然而,王佞的党羽众多,他们不断地在皇帝耳边煽风点火,使得皇帝也开始对李正产生了怀疑。
在一次朝廷的重大决策中,李正坚决反对王佞提出的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计划。王佞借此机会,再次在皇帝面前恶意中伤李正,称他故意违抗皇命,心怀不轨。
皇帝终于被激怒,下令将李正革职查办。这一消息传出后,百姓们纷纷为李正鸣不平,纷纷上书请求皇帝收回成命。
但此时的朝廷已被王佞等人把控,他们对这些上书的百姓进行打压,甚至抓捕入狱。一时间,朝廷上下乌烟瘴气,正义之士敢怒而不敢言。
然而,纸终究包不住火。王佞等人的贪污腐败行为越来越猖獗,终于引起了民众的大规模抗议。同时,边境也传来外敌入侵的消息,由于朝政腐败,军队粮饷不足,军备松弛,导致边境战事连连失利。
皇帝此时才如梦初醒,意识到自己错怪了李正,赶忙重新启用他。李正不计前嫌,迅速整顿朝纲,清除王佞等一众奸臣。
在这个故事中,李正和王佞就如同香草和臭草,绝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里。正所谓“熏莸不同器”,正直善良与奸诈邪恶永远无法共存。只有让正义之士占据朝堂,国家才能繁荣昌盛,百姓才能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。
熏莸不同器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