损人利己

成语拼音

sǔn rén lì jǐ

损人利己成语解释

损害别人,使自己得到好处。

典故出处

《旧唐书·陆象先传》:“为政者理则可矣,何必严刑树威。损人益己,恐非仁恕之道。”

成语典故

唐朝时期,陆象先少年志高,才华出众,得到当时吏部侍郎吉顼的赏识,评价他为“才望高雅”,推荐他担任洛阳尉。陆象先清心寡欲,知足常乐,为官廉正,不喜欢趋炎附势,也不损人利己,深受皇帝的器重,功劳卓著。

成语造句

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,常常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,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。

成语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叫李三的人。他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,平日里好吃懒做,总想着不劳而获。 有一次,村庄遭遇了一场旱灾,庄稼收成大减,村民们都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困境。大家齐心协力,互相帮助,一同想办法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。然而,李三却动起了歪脑筋。 他看到隔壁邻居家还有一些存粮,便趁着夜色偷偷潜入邻居家,偷走了一部分粮食。邻居发现粮食丢失后,十分着急和痛心,但又不知道是谁干的。李三却暗自得意,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。 随着旱灾的持续,村里的情况越来越糟糕。李三不仅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,反而变本加厉。他又去偷其他村民的财物,完全不顾他人的死活。 有一天,村里来了一位智者。智者听闻了村里发生的这些事情,他决定要找出这个损人利己的人。智者通过观察和询问,很快就锁定了李三。智者把李三叫到众人面前,当着大家的面揭露了他的所作所为。 村民们都对李三的行为感到愤怒和失望,纷纷指责他。智者语重心长地对李三说:“你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,看似一时得利,实则害人害己。在历史上,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。比如春秋时期的竖刁,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,不惜自残身体去讨好齐桓公,最终却导致齐国大乱。你如今的所作所为,与他又有何异?” 李三听了智者的话,羞愧难当,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跪地求饶。智者看着他说:“你若真心悔改,就应该向大家道歉,并努力弥补自己的过错。” 从那以后,李三开始改变自己,他努力劳作,不再偷奸耍滑,并且主动帮助其他村民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他终于重新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损人利己的行为是不可取的。我们应该秉持着善良和公正的原则,与他人和谐相处,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。

损人利己-成语图片

损人利己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