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之有故
成语拼音
- yán zhī yǒu gù
言之有故成语解释
- 所说的话有根据。同言之成理”。
典故出处
- 清·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六》其言之有故,其持之成理,上傅会乎经义,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,君子所深恶也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言之有故,经过了大量的调研和思考。
成语故事
- 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这样一个故事。
在战国时期,有一个名叫张仪的谋士。张仪出生贫寒,但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口才,决心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番名堂。
当时,各国之间纷争不断,局势错综复杂。张仪游历到了楚国,希望能在楚国权贵面前展露自己的才华,谋得一份好前程。然而,他在楚国却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。
有一次,楚国的相府丢失了一块珍贵的玉璧,相府的人怀疑是张仪偷的。张仪极力申辩自己的清白,可无奈他出身低微,无人相信他的话。最终,他被打得遍体鳞伤。张仪带着满身的伤痛回到家中,他的妻子心疼不已,埋怨他不该到处闯荡,自讨苦吃。张仪却张开嘴巴问妻子:“我的舌头还在吗?”妻子被他这奇怪的问题弄得哭笑不得,回答道:“舌头当然还在。”张仪则说:“只要舌头还在,我就有希望。”
之后,张仪辗转来到了秦国。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辩才和对各国局势的深刻洞察,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和重用。
当时,秦国正欲扩张势力,张仪便向秦王进言,分析各国的形势和利弊。他的每一番言论都条理清晰,逻辑严密,而且皆有依据和出处。秦王对他的见解十分赞赏,认为他言之有故,绝非信口开河。
在张仪的辅佐下,秦国制定了一系列巧妙的外交策略。面对魏国,张仪深知魏国地处中原,是各国争夺的焦点。他向秦王建议,对魏国采取先拉拢后打压的策略。他对秦王说道:“魏国虽地大物博,但近年来国内政治混乱,国力渐衰。我们可先示好,与之结盟,待时机成熟,再一举拿下。”这一番言论,让秦王看到了张仪的深谋远虑,因为他的分析有理有据,皆是基于对魏国国情和局势的准确判断。
最终,秦国在张仪的辅佐下,国力日益强盛,逐渐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的霸主。
张仪的成功,正是因为他每次发表见解时都能言之有故,以扎实的事实和精准的分析为基础,从而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和尊重。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,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,要有充分的依据和合理的推理,才能让人信服。
言之有故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