颜面扫地
成语拼音
- yán miàn sǎo dì
颜面扫地成语解释
- 比喻面子丧失干净。
典故出处
- 无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他因为那次严重的失误,导致在业界颜面扫地,之前积累的好名声也毁于一旦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的某个王朝,有一位权倾朝野的大臣,名叫李权。李权出身贫寒,但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圆滑世故,一步步爬上了高位。
起初,李权为官还算清正廉明,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,也因此颇受皇帝的赏识和百姓的爱戴。然而,随着权力的不断增大,他渐渐迷失了自我,被权力和财富蒙蔽了双眼。
李权开始结党营私,打压异己。对于那些敢于直言进谏、指出他过错的忠臣,他想方设法加以陷害,使其轻则被贬官流放,重则身陷囹圄甚至性命不保。一时间,朝堂之上乌烟瘴气,正直之士人人自危。
与此同时,李权在地方上大肆搜刮民脂民膏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他的种种恶行终于引起了民愤,一些有识之士纷纷上书皇帝,揭露李权的罪行。
皇帝起初并不相信这些指控,毕竟李权在他面前一直表现得忠心耿耿。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呈现在眼前,皇帝不得不重新审视李权的为人。
为了查明真相,皇帝决定微服私访。当他亲眼看到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听到他们对李权的切齿痛恨,终于龙颜大怒。
皇帝回到宫中,立即召集大臣,当着众人的面,历数李权的种种罪行。李权此时才如梦初醒,深知自己的罪行已经败露,吓得面如土色,跪地求饶。
然而,皇帝心意已决,下令将李权革职查办,抄没家产。曾经威风凛凛、不可一世的李权,如今沦为阶下囚,颜面扫地。他的名字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耻辱,被后世所唾弃。
这个故事警示着后人,权力是一把双刃剑,如果不能正确使用,最终只会落得身败名裂、颜面扫地的下场。正如古人云:“天作孽,犹可违;自作孽,不可活。”李权的结局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,自食恶果。
颜面扫地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