顏面掃地

成語拼音

yán miàn sǎo dì

顏面掃地成語解釋

比喻面子喪失乾淨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因爲那次嚴重的失誤,導致在業界顏面掃地,之前積累的好名聲也毀於一旦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某個王朝,有一位權傾朝野的大臣,名叫李權。李權出身貧寒,但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圓滑世故,一步步爬上了高位。 起初,李權爲官還算清正廉明,爲百姓做了不少實事,也因此頗受皇帝的賞識和百姓的愛戴。然而,隨着權力的不斷增大,他漸漸迷失了自我,被權力和財富矇蔽了雙眼。 李權開始結黨營私,打壓異己。對於那些敢於直言進諫、指出他過錯的忠臣,他想方設法加以陷害,使其輕則被貶官流放,重則身陷囹圄甚至性命不保。一時間,朝堂之上烏煙瘴氣,正直之士人人自危。 與此同時,李權在地方上大肆搜刮民脂民膏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他的種種惡行終於引起了民憤,一些有識之士紛紛上書皇帝,揭露李權的罪行。 皇帝起初並不相信這些指控,畢竟李權在他面前一直表現得忠心耿耿。但隨着越來越多的證據呈現在眼前,皇帝不得不重新審視李權的爲人。 爲了查明真相,皇帝決定微服私訪。當他親眼看到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,聽到他們對李權的切齒痛恨,終於龍顏大怒。 皇帝回到宮中,立即召集大臣,當着衆人的面,歷數李權的種種罪行。李權此時才如夢初醒,深知自己的罪行已經敗露,嚇得面如土色,跪地求饒。 然而,皇帝心意已決,下令將李權革職查辦,抄沒家產。曾經威風凜凜、不可一世的李權,如今淪爲階下囚,顏面掃地。他的名字成爲了人們口中的恥辱,被後世所唾棄。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,權力是一把雙刃劍,如果不能正確使用,最終只會落得身敗名裂、顏面掃地的下場。正如古人云:“天作孽,猶可違;自作孽,不可活。”李權的結局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,自食惡果。

顏面掃地-成語圖片

顏面掃地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