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处焚巢

成语拼音

yàn chǔ fén cháo

燕处焚巢成语解释

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。比喻处境非常危险。

典故出处

清·秋瑾《普告同胞檄稿》夫鱼游釜底,燕处焚巢,旦夕偷生,不自知其频于外殆,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?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,许多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,跟上时代步伐,就如同燕处焚巢,面临巨大的危机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战国时期,各国纷争不断,局势动荡不安。 有一个小国,名为卫。卫国的君主虽然心怀壮志,想要让国家繁荣昌盛,但却因策略不当和用人不善,导致国家逐渐陷入了困境。 在卫国的朝堂之上,有一位名叫公孙鞅的大臣。他看似忠诚,实则心怀叵测。公孙鞅善于阿谀奉承,常常迎合君主的心意,因而深得君主的信任。然而,他所提出的诸多政策,表面上看似有利于国家发展,实际上却是在为自己谋取私利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卫国的国力日益衰弱。周边的强国开始对卫国虎视眈眈,准备伺机而动。而卫国的君主却依然沉浸在公孙鞅为他营造的虚假繁荣之中,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毫无察觉。 终于,敌国的大军压境。卫国的军队由于长期缺乏训练,装备落后,在战场上节节败退。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怨声载道。 此时的公孙鞅,见卫国大势已去,竟然带着搜刮来的大量财富,悄悄逃离了卫国,投靠了敌国。而卫国的君主这才如梦初醒,悔恨不已。 卫国就如同那燕处焚巢,君主和大臣们在安逸的环境中迷失了自我,没有察觉到潜在的危险。等到灾难降临,一切都已经太晚。曾经繁荣的卫国,如今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废墟之中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无论处于何种境地,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,不能被表面的安逸所迷惑,否则就会像卫国一样,遭遇灭顶之灾。要时刻保持警惕,不断努力发展自身,才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立足。

燕处焚巢-成语图片

燕处焚巢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