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處焚巢
成語拼音
- yàn chǔ fén cháo
燕處焚巢成語解釋
- 燕子處在焚燒着的窩裏。比喻處境非常危險。
典故出處
- 清·秋瑾《普告同胞檄稿》夫魚游釜底,燕處焚巢,旦夕偷生,不自知其頻於外殆,我同胞其何以異是耶?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,許多企業如果不能及時調整策略,跟上時代步伐,就如同燕處焚巢,面臨巨大的危機。
成語故事
- 在春秋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局勢動盪不安。
有一個小國,名爲衛。衛國的君主雖然心懷壯志,想要讓國家繁榮昌盛,但卻因策略不當和用人不善,導致國家逐漸陷入了困境。
在衛國的朝堂之上,有一位名叫公孫鞅的大臣。他看似忠誠,實則心懷叵測。公孫鞅善於阿諛奉承,常常迎合君主的心意,因而深得君主的信任。然而,他所提出的諸多政策,表面上看似有利於國家發展,實際上卻是在爲自己謀取私利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衛國的國力日益衰弱。周邊的強國開始對衛國虎視眈眈,準備伺機而動。而衛國的君主卻依然沉浸在公孫鞅爲他營造的虛假繁榮之中,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毫無察覺。
終於,敵國的大軍壓境。衛國的軍隊由於長期缺乏訓練,裝備落後,在戰場上節節敗退。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,怨聲載道。
此時的公孫鞅,見衛國大勢已去,竟然帶着搜刮來的大量財富,悄悄逃離了衛國,投靠了敵國。而衛國的君主這才如夢初醒,悔恨不已。
衛國就如同那燕處焚巢,君主和大臣們在安逸的環境中迷失了自我,沒有察覺到潛在的危險。等到災難降臨,一切都已經太晚。曾經繁榮的衛國,如今陷入了一片混亂和廢墟之中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無論處於何種境地,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,不能被表面的安逸所迷惑,否則就會像衛國一樣,遭遇滅頂之災。要時刻保持警惕,不斷努力發展自身,才能在風雲變幻的世界中立足。
燕處焚巢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