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幡招魂
成语拼音
- yáng fān zhāo hún
扬幡招魂成语解释
- 迷信做法,挂幡招回死者的灵魂。比喻宣扬或企图恢复已经死亡的旧事物。
典故出处
-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1回设香案,铺祭物,列灯四十九盏,扬幡招魂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日本政客多次参拜靖国神社,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扬幡招魂,严重伤害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的某个战乱纷飞的时期,有一个名叫安宁的小国。这个国家的君主昏庸无道,宠信奸臣,致使民不聊生,国家日渐衰落。
在国家的边境,敌军频频来犯。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苦不堪言。然而,朝廷中的官员们却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,对国家的危机视而不见。
有一位名叫李忠的将领,他心怀正义,对国家的现状忧心忡忡。他多次向君主进谏,希望能够整顿朝纲,加强国防,抵御外敌。但昏庸的君主却对他的忠言充耳不闻,甚至听信奸臣的谗言,将李忠贬谪到边远的地区。
李忠虽然身处困境,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信念。他在当地组织民众,训练士兵,准备为保卫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不久之后,敌军终于突破了边境防线,长驱直入,安宁国的局势危如累卵。此时,那些曾经在朝廷中享受荣华富贵的官员们纷纷逃窜,而昏庸的君主也在慌乱中不知所措。
在这关键时刻,李忠率领着他训练有素的士兵们挺身而出,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。他们浴血奋战,一次次击退了敌军的进攻。
然而,敌我力量悬殊,李忠的军队渐渐陷入了困境。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,李忠不幸身受重伤,最终壮烈牺牲。
敌军占领了安宁国的都城,他们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曾经繁荣的国家变得一片狼藉,百姓们流离失所,哀鸿遍野。
在这国破家亡的时刻,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却妄图借助这场灾难谋取私利。有一个名叫赵高的人,他曾经是个街头混混,趁乱纠集了一群地痞流氓,打着复国的旗号,四处招摇撞骗。
赵高声称自己得到了神灵的启示,能够召回死去的英灵,重振安宁国的雄风。他在街头竖起大旗,举行所谓的“法事”,扬幡招魂,引得一些无知的百姓纷纷跟随。
然而,这不过是赵高的一场骗局。他利用百姓们对国家复兴的渴望,搜刮民脂民膏,中饱私囊。
就在赵高得意忘形之时,一位名叫苏明的义士站了出来。他深知赵高的阴谋,四处奔走,向百姓们揭露了赵高的真面目。
百姓们恍然大悟,纷纷离开了赵高。苏明则组织起一支义军,与敌军展开了艰苦的游击战。经过多年的抗争,终于赶走了敌军,收复了失地,让安宁国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和平与繁荣。
在这个故事中,赵高扬幡招魂的行为,不仅没有为国家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,反而成为了祸国殃民的闹剧。而像李忠和苏明这样的忠义之士,才是真正为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。他们的事迹,将永远被后人铭记。
扬幡招魂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