揚幡招魂

成語拼音

yáng fān zhāo hún

揚幡招魂成語解釋

迷信做法,掛幡招回死者的靈魂。比喻宣揚或企圖恢復已經死亡的舊事物。

典故出處

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91回設香案,鋪祭物,列燈四十九盞,揚幡招魂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日本政客多次參拜靖國神社,這種行爲簡直就是揚幡招魂,嚴重傷害了亞洲各國人民的感情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某個戰亂紛飛的時期,有一個名叫安寧的小國。這個國家的君主昏庸無道,寵信奸臣,致使民不聊生,國家日漸衰落。 在國家的邊境,敵軍頻頻來犯。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,苦不堪言。然而,朝廷中的官員們卻依然過着紙醉金迷的生活,對國家的危機視而不見。 有一位名叫李忠的將領,他心懷正義,對國家的現狀憂心忡忡。他多次向君主進諫,希望能夠整頓朝綱,加強國防,抵禦外敵。但昏庸的君主卻對他的忠言充耳不聞,甚至聽信奸臣的讒言,將李忠貶謫到邊遠的地區。 李忠雖然身處困境,但他並未放棄自己的信念。他在當地組織民衆,訓練士兵,準備爲保衛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。 不久之後,敵軍終於突破了邊境防線,長驅直入,安寧國的局勢危如累卵。此時,那些曾經在朝廷中享受榮華富貴的官員們紛紛逃竄,而昏庸的君主也在慌亂中不知所措。 在這關鍵時刻,李忠率領着他訓練有素的士兵們挺身而出,與敵軍展開了殊死搏鬥。他們浴血奮戰,一次次擊退了敵軍的進攻。 然而,敵我力量懸殊,李忠的軍隊漸漸陷入了困境。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,李忠不幸身受重傷,最終壯烈犧牲。 敵軍佔領了安寧國的都城,他們燒殺搶掠,無惡不作。曾經繁榮的國家變得一片狼藉,百姓們流離失所,哀鴻遍野。 在這國破家亡的時刻,一些心懷不軌的人卻妄圖藉助這場災難謀取私利。有一個名叫趙高的人,他曾經是個街頭混混,趁亂糾集了一羣地痞流氓,打着復國的旗號,四處招搖撞騙。 趙高聲稱自己得到了神靈的啓示,能夠召回死去的英靈,重振安寧國的雄風。他在街頭豎起大旗,舉行所謂的“法事”,揚幡招魂,引得一些無知的百姓紛紛跟隨。 然而,這不過是趙高的一場騙局。他利用百姓們對國家復興的渴望,搜刮民脂民膏,中飽私囊。 就在趙高得意忘形之時,一位名叫蘇明的義士站了出來。他深知趙高的陰謀,四處奔走,向百姓們揭露了趙高的真面目。 百姓們恍然大悟,紛紛離開了趙高。蘇明則組織起一支義軍,與敵軍展開了艱苦的游擊戰。經過多年的抗爭,終於趕走了敵軍,收復了失地,讓安寧國重新恢復了往日的和平與繁榮。 在這個故事中,趙高揚幡招魂的行爲,不僅沒有爲國家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幫助,反而成爲了禍國殃民的鬧劇。而像李忠和蘇明這樣的忠義之士,纔是真正爲國家和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。他們的事蹟,將永遠被後人銘記。

揚幡招魂-成語圖片

揚幡招魂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