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朱泣岐
成语拼音
- yáng zhū qì qí
杨朱泣岐成语解释
- 常引作典故,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,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,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。
典故出处
- 《荀子·王霸》杨朱哭衢途曰‘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!’哀哭之。”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,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,杨朱为此而哭泣。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人生之路往往充满抉择,有时难免会像杨朱泣岐一般,在分岔口前陷入迷茫和痛苦。
成语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名叫杨朱的思想家。
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,各国之间频繁征战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杨朱心怀天下,对人们的苦难深感忧虑。
有一天,杨朱外出游历,走到了一个分岔路口。一条路通往繁华的都市,那里充满了功名利禄的诱惑;另一条路则通往宁静的乡村,那里虽然生活平淡,但却能远离纷争和喧嚣。
杨朱站在这个岔路口,久久地凝视着两条不同的道路,心中感慨万千。他想到人生的选择,往往就如同眼前的歧路,一旦踏上,便难以回头。
他想起历史上那些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择手段的人,最终大多身败名裂,不得善终。又想到那些选择归隐田园,追求内心宁静的贤士,虽然生活平淡,却能保持心灵的纯净和自由。
杨朱深知,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变数,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和归宿。而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,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并非易事。
他不禁潸然泪下,这便是“杨朱泣岐”的由来。杨朱的泪水,并非是因为软弱和恐惧,而是源于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人的悲悯。
后来,人们用“杨朱泣岐”这个成语来表达对人生道路选择的迷茫和忧虑。它提醒着我们,在面对抉择时,要深思熟虑,权衡利弊,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,而要坚守自己的内心,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许多名人志士也都曾面临过类似的困境。例如,陶渊明毅然辞官归隐,过上了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生活,他不为五斗米折腰,坚守了自己内心对自由和宁静的追求。
而相反,也有一些人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下迷失了自我,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。如秦朝的赵高,为了权力不择手段,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,自己也身首异处。
总之,“杨朱泣岐”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,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,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清醒,做出明智的选择。
杨朱泣岐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