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箭之地

成语拼音

yī jiàn zhī dì

一箭之地成语解释

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。比喻相距不远。

典故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,前行的众头领,已去了一箭之地,见宋江和贯忠说话,都勒马伺候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从这里到那座山,大约有一箭之地的距离,若是快走,不消片刻就能抵达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中原大地,曾有两个相邻的诸侯国,分别是卫国和郑国。 卫国国力较为强盛,郑国则在发展中寻求着突破与和平。这两国的边界接壤之处,有一片肥沃的土地,两国的百姓都时常在此劳作。 卫国的君王是个野心勃勃的人,他总想着扩张领土,将郑国的那片肥沃土地据为己有。于是,他召集了大臣们商议此事。 其中一位大臣劝谏道:“陛下,郑国虽不如我国强大,但贸然发动战争,劳民伤财,且胜负难料啊。” 然而,卫王心意已决,不听劝阻,执意出兵。郑国得知消息后,全国上下一片紧张。郑王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。 一位老将军站出来说道:“陛下,卫国来势汹汹,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。据臣所知,那片有争议的土地距离我国城池不过一箭之地,我们可以在此提前设下埋伏,给卫国一个出其不意。” 郑王采纳了老将军的建议,迅速调兵遣将,在那片土地附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 当卫国的大军气势汹汹地逼近时,郑国的军队突然从埋伏之处杀出。卫国军队毫无防备,顿时乱了阵脚。 在激烈的战斗中,卫国军队节节败退。卫王眼见局势不利,不得不下令撤退。 这一战,郑国以少胜多,成功保卫了自己的领土。而卫王因为自己的贪婪和冲动,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土地,还损失了大量的兵力。 经此一役,卫王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他不再轻易发动战争,而是致力于国内的发展。而郑国也因为这场胜利,赢得了一段和平发展的时期。 “一箭之地”在这个故事中,不仅仅是距离的衡量,更是两国之间利益与冲突的焦点,它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。

一箭之地-成语图片

一箭之地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