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来一往

成语拼音

yī lái yī wǎng

一来一往成语解释

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。

典故出处
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‘好是耳聋口哑!不要走!看棍!’那怪更不怕,乱舞枪遮拦。在那半空中,一来一往,一上一下,斗到三更时分,未见胜败。”

成语典故

到天色晚了,每船两盏明角灯,一来一往,映著河里,上下明亮。★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一回

成语造句

在球场上,双方球员一来一往,竞争十分激烈,让观众们目不暇接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战国时期,有两个相邻的诸侯国,分别是卫国和鲁国。卫国的国君卫灵公雄心勃勃,一直想要扩张领土,增强国家的实力;而鲁国的国君鲁定公则力求维持国家的和平与稳定,避免战争带来的灾难。 这一年,卫国的军队在边境频繁调动,引起了鲁国的警觉。鲁定公派遣使者前往卫国,试图探听卫灵公的真实意图。使者在卫国的宫廷中受到了隆重的接待,但卫灵公对于鲁国使者的问题却总是避重就轻,言辞闪烁。 鲁国的大臣们得知使者带回的消息后,纷纷建议鲁定公加强边境的防御力量,以防卫国的突然进攻。鲁定公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,迅速调兵遣将,在边境筑起了坚固的防线。 卫灵公见鲁国如此迅速地做出反应,心中明白鲁国已经有所防备,贸然进攻未必能够取胜。于是,他决定改变策略,派出使者前往鲁国,声称卫国的军事调动只是为了演习,并无侵犯鲁国的意图,希望两国能够保持友好。 鲁国的大臣们对卫国使者的话半信半疑,他们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。有的大臣认为卫国是在虚与委蛇,不能掉以轻心;有的大臣则认为可以相信卫国的解释,借此机会缓和两国的关系。 鲁定公在权衡利弊之后,决定再派使者前往卫国,进一步了解情况。这一来一往之间,两国的关系变得越发微妙。 卫国的大臣们也分成了两派,一派主张趁机攻打鲁国,认为鲁国的实力不如卫国;另一派则认为应该与鲁国保持和平,共同发展。 最终,在双方的使者多次一来一往的交流和沟通下,两国的国君决定在边境举行会盟。在会盟中,卫灵公和鲁定公达成了协议,承诺互不侵犯,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。 从此以后,卫国和鲁国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,两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。而这一来一往的外交博弈,也成为了后世流传的一段佳话,让人们明白了在国家之间的交往中,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。

一来一往-成语图片

一来一往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