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十八般兵器
成语拼音
- yī shí bā bān bīng qì
一十八般兵器成语解释
- 泛指各种兵器。
典故出处
- 元·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,你抡不动那鞭、简、挝、锤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在那激烈的战场上,英勇的将士们熟练运用各种技巧,仿佛样样精通,从刀剑到弓弩,真可谓是一十八般兵器都能运用自如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的战场上,兵器的种类繁多,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用途和历史。而“一十八般兵器”这个成语所涵盖的,远不止是冰冷的武器本身,更是无数英雄豪杰的传奇与热血。
话说在战国时期,有一位名叫李牧的将军。他所统领的军队常常要面对来自各方的强敌。在一次与匈奴的激战中,李牧深知兵器的重要性。他的士兵们配备了各种各样的兵器,有长枪,那长枪如游龙出海,在战场上刺破敌人的防线;有大刀,那大刀挥舞起来虎虎生风,砍杀敌人毫不留情。
然而,李牧发现,单一的兵器在战斗中往往会受到限制。比如长枪适合远距离攻击,但在近身搏斗时就显得有些笨拙;大刀虽威力巨大,但在狭窄的空间内难以施展。为了让军队在战斗中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,李牧开始研究并训练士兵们熟练掌握多种兵器。
他要求士兵们不仅要精通自己擅长的兵器,还要了解和掌握其他常见的兵器。比如弓箭,能在远距离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;短剑,便于携带,在近身突袭时能发挥奇效;还有戟,兼具攻击和防御的功能。
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战磨合,李牧的军队成为了一支真正的“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”的劲旅。在战场上,他们根据不同的战况,灵活地运用各种兵器,相互配合,协同作战。
当匈奴再次来袭时,李牧的军队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。有的士兵手持长枪冲锋在前,打乱敌人的阵形;有的则手持弓箭在后方精准射击,压制敌人的进攻;而在近身肉搏时,手持大刀、短剑的士兵们又能迅速杀敌。
这一场战斗,李牧的军队大获全胜,让匈奴闻风丧胆。从此,李牧和他的“十八般兵器”战术名震天下。
后世之人在提及这段历史时,常用“一十八般兵器”来形容具备多种技能、手段或方法,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。它不仅是对古代战争智慧的一种赞美,更是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,掌握多种本领,方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一十八般兵器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