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苇可航

成语拼音

yī wěi kě háng

一苇可航成语解释

一苇一捆芦苇。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。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,不难渡过。亦作航一苇”。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。

典故出处

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邵传》长江之限,不可久恃,苟我不守,一苇可航也。”

成语典故

河广不七十步,一苇可航,非有惊涛怒浪之险,不足恃者一。★清·张廷玉《明史·方震孺传》

成语造句

面对眼前波涛汹涌的江河,他坚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,一苇可航并非只是传说。

成语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古老的国度,名叫华国。华国地处江河之畔,人们以捕鱼和农耕为生,生活虽然平静,但也充满了挑战。 在华国的一个小村庄里,有一位名叫李诚的年轻人。李诚自幼聪慧过人,心地善良,且有着远大的抱负。他目睹村民们每逢雨季,便因江河涨水而无法通行,导致与外界隔绝,生活物资匮乏,心中便暗暗立下誓言,一定要找到解决的办法。 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,李诚发现江河中有一处水流相对平缓的地段,他突发奇想,是否可以利用某种工具渡过江河,连接两岸。于是,他开始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渡河的工具。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,李诚终于想到了用芦苇来制作简单的筏子。他精心挑选了坚韧的芦苇,将它们紧密地捆绑在一起,制作成了一个看似简陋却充满希望的筏子。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,李诚带着他的芦苇筏子来到了江边。村民们纷纷前来围观,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。李诚深吸一口气,踏上了筏子,然后用一根长竹竿轻轻地撑动着筏子,缓缓地向江中心驶去。 一开始,筏子在水中摇摇晃晃,李诚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。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娴熟的技巧,逐渐稳住了筏子,慢慢地向对岸靠近。 就在快要到达对岸的时候,突然一阵狂风袭来,江面顿时波涛汹涌。李诚的筏子在浪中起伏不定,仿佛随时都会被掀翻。然而,李诚没有丝毫退缩,他紧紧地握住竹竿,努力保持着平衡,心中只有一个念头:一定要成功! 最终,在李诚的顽强努力下,筏子成功地抵达了对岸。村民们欢呼雀跃,纷纷称赞李诚的勇敢和智慧。 从那以后,李诚不断改进他的芦苇筏子,使得村民们能够更加安全和便捷地渡过江河。这个小小的芦苇筏子,就像一座连接两岸的桥梁,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。 正如古人云: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李诚在面对困难时,始终坚持不懈,勇于探索,最终凭借着简单的芦苇实现了看似不可能的渡江之旅,真正做到了一苇可航。他的故事也在华国流传开来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勇往直前,敢于挑战未知。

一苇可航-成语图片

一苇可航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