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无是处

成语拼音

yī wú shì chù

一无是处成语解释

是对,正确。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。

典故出处

明·张岱《与胡季望》是犹三家村子,使之治山珍海错,烹饪燔炙,一无是处。明眼观之,只发一粲。”

成语典故

我们看问题要全面、要一分为二,不要因为人家有缺点,就认为人家一无是处。

成语造句

他从来不愿意反思自己,总觉得身边的人这不好那不好,却没意识到自己在别人眼中也是一无是处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某个国度,有一位名叫子虚的年轻人。子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,父母辛勤劳作,只为能让他过上安稳的日子。然而,子虚却从小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性格和行为。 他在学业上毫无进取之心,先生授课时,他总是心不在焉,思绪飘飞。别的同窗都在努力读书,期望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,光宗耀祖,可子虚却觉得读书太过枯燥乏味,对知识毫无兴趣。 随着年龄的增长,子虚也到了该帮忙家中务农的年纪。但他在农田里的表现也是令人失望至极。他不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农耕技巧,对于播种、除草、收割等农活,总是敷衍了事。每当烈日当空,别人都在田间埋头苦干,他却总是找各种借口偷懒,躲在树荫下乘凉。 后来,村里有商人组织了一支商队,准备前往远方贸易。子虚觉得这是个摆脱农活的好机会,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商队。然而,在商队的旅途中,他的缺点再次暴露无遗。他缺乏商业头脑,对货物的价值和市场需求一无所知。在与其他商人的交流和合作中,他常常固执己见,不愿意听取他人的建议,导致多次交易失败,让商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。 回到家乡后,子虚又尝试去学习一门手艺,比如木工。但他总是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,没有耐心和毅力去掌握精湛的技艺。做出来的木器粗制滥造,根本无人问津。 久而久之,子虚在村里的名声越来越差。无论是在学业、农业还是商业、手艺方面,他都没有展现出任何的才能和优点,可谓是一无是处。人们提起他时,都只是摇头叹息,感慨他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和机会。 而与子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村里有一位名叫有为的年轻人。有为出身贫寒,但他勤奋好学,刻苦努力。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,最终考取了功名,成为了一名官员,为百姓谋福祉;在农业上,他善于总结经验,不断改进种植方法,使得自家农田年年丰收;在商业方面,他敏锐地捕捉市场需求,诚信经营,生意越做越红火;在手工艺方面,他也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钻研,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工匠。 子虚的故事成为了村里教育后人的反面教材,人们以此告诫年轻一代,切不可像子虚那样,浑浑噩噩,毫无目标,最终落得一无是处的下场,而应该像有为那样,勤奋努力,找准自己的方向,发挥自己的才能,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价值。

一无是处-成语图片

一无是处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