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名难副

成语拼音

shèng míng nán fù

盛名难副成语解释

盛:大;副:相称,符合。名望很大的人,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。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。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。

典故出处

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阳春之曲,和者必寡;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”

成语典故

东汉时期,知识分子经过举荐和征召进入仕途,黄琼出身于宦官世家,由众多公卿推荐入京应召,他到洛阳附近的嵩阳县时装病不去,好友李固给他写信,劝他应聘做官。如果不去就会让人说“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”,黄琼决心用行动证明名副其实。

成语造句

他被众人捧得很高,然而其实际能力却与所获得的赞誉相差甚远,实在是盛名难副。

成语故事

在东汉末年,有一位名叫黄琼的人。黄琼出身名门,自幼聪慧好学,才华出众。他一心想要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一番事业,因此声名远扬。 当时的朝廷多次征召他入朝为官,但黄琼一开始都推辞不就。后来,在众人的劝说下,他终于决定踏上仕途。黄琼入朝后,众人对他寄予了厚望,认为他必定能够大展宏图,做出非凡的成就。 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黄琼在官场上的表现却并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出色。他在处理一些政务时显得犹豫不决,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失误。一些原本对他极为推崇的人开始感到失望,觉得他似乎有些盛名难副。 有一次,地方上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灾害,百姓生活困苦不堪。朝廷派遣黄琼前去处理此事,期望他能够妥善解决问题,缓解百姓的苦难。可是,黄琼在处理这件事情时,并没有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,导致灾害的影响持续了很长时间,百姓们怨声载道。 面对众人的质疑和批评,黄琼也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。他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不足,没有达到大家对他的高度期望。于是,他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提升自己,试图弥补之前的过失。 在历史的长河中,像黄琼这样一开始拥有极高声誉,但在实际行动中却表现不尽如人意的人并不少见。这也让我们明白,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一个人的名声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实际能力和作为。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名声来判断一个人,而应该通过其实际行动和成果来衡量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,避免被虚名所误导。 正如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中所记载的那样,黄琼最终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,努力去改进和提升自己。虽然他一开始有些盛名难副,但他能够及时反思和进取,也不失为一种可贵的品质。在生活中,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被表面的名声所迷惑,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,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
盛名难副-成语图片

盛名难副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