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于胡底

成语拼音

yī yú hú dǐ

伊于胡底成语解释

伊句首助词;于到;胡何,哪;底尽头。到什么地步为止(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)。

典故出处

《诗经·小雅·小昮》我视谋犹,伊于胡底?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这件事情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,真不知道将会伊于胡底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一个王朝,国家的政治局势一度陷入了极度的混乱。 当时,新登基的皇帝年幼无知,权力被一群心怀叵测的奸臣所掌控。这些奸臣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,大肆搜刮民脂民膏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 在边境地区,外族看到王朝内部的混乱,趁机频频侵犯。然而,朝廷中的那些奸臣却对此视而不见,依旧沉浸在自己的荣华富贵之中。 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,名叫李义。他多次上书皇帝,痛陈时弊,希望皇帝能够振作起来,整顿朝纲,抵御外敌。然而,他的奏折都被奸臣所拦截,甚至还因此遭到了奸臣们的陷害,被罢官流放。 百姓们怨声载道,各地纷纷爆发了起义。但由于起义军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有效的组织,很快就被朝廷的军队镇压下去。可这并没有让朝廷的状况有所好转,反而让奸臣们更加肆无忌惮。 国家的经济也陷入了崩溃的边缘,税收繁重,商业凋零,农田荒芜。许多百姓被迫背井离乡,四处流浪。 直到有一天,皇帝在偶然的机会中,发现了李义的奏折,这才如梦初醒,意识到国家已经到了危亡的边缘。他开始秘密召集一些忠臣,谋划如何铲除奸臣,重振朝纲。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斗争,皇帝终于成功铲除了奸臣集团,重新启用了李义等忠臣。然而,国家遭受的创伤已经极为严重,要恢复往日的繁荣昌盛,谈何容易。 此时的国家局势,真不知伊于胡底。但李义等人没有放弃,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,轻徭薄赋,鼓励农桑,发展商业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国家终于逐渐走出了困境,重新焕发出了生机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当一个国家陷入混乱和危机时,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治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而忠臣义士的坚守和努力,往往是国家能够走出困境、重获新生的关键。

伊于胡底-成语图片

伊于胡底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