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于胡底

成語拼音

yī yú hú dǐ

伊于胡底成語解釋

伊句首助詞;於到;胡何,哪;底盡頭。到什麼地步爲止(對不好的現象表示感嘆)。

典故出處

《詩經·小雅·小昮》我視謀猶,伊于胡底?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這件事情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,真不知道將會伊于胡底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王朝,國家的政治局勢一度陷入了極度的混亂。 當時,新登基的皇帝年幼無知,權力被一羣心懷叵測的奸臣所掌控。這些奸臣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,大肆搜刮民脂民膏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 在邊境地區,外族看到王朝內部的混亂,趁機頻頻侵犯。然而,朝廷中的那些奸臣卻對此視而不見,依舊沉浸在自己的榮華富貴之中。 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,名叫李義。他多次上書皇帝,痛陳時弊,希望皇帝能夠振作起來,整頓朝綱,抵禦外敵。然而,他的奏摺都被奸臣所攔截,甚至還因此遭到了奸臣們的陷害,被罷官流放。 百姓們怨聲載道,各地紛紛爆發了起義。但由於起義軍缺乏統一的指揮和有效的組織,很快就被朝廷的軍隊鎮壓下去。可這並沒有讓朝廷的狀況有所好轉,反而讓奸臣們更加肆無忌憚。 國家的經濟也陷入了崩潰的邊緣,稅收繁重,商業凋零,農田荒蕪。許多百姓被迫背井離鄉,四處流浪。 直到有一天,皇帝在偶然的機會中,發現了李義的奏摺,這才如夢初醒,意識到國家已經到了危亡的邊緣。他開始祕密召集一些忠臣,謀劃如何剷除奸臣,重振朝綱。 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鬥爭,皇帝終於成功剷除了奸臣集團,重新啓用了李義等忠臣。然而,國家遭受的創傷已經極爲嚴重,要恢復往日的繁榮昌盛,談何容易。 此時的國家局勢,真不知伊于胡底。但李義等人沒有放棄,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,輕徭薄賦,鼓勵農桑,發展商業。經過多年的努力,國家終於逐漸走出了困境,重新煥發出了生機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當一個國家陷入混亂和危機時,如果不能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整治,後果將不堪設想。而忠臣義士的堅守和努力,往往是國家能夠走出困境、重獲新生的關鍵。

伊于胡底-成語圖片

伊于胡底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