疑事无功

成语拼音

yí shì wú gōng

疑事无功成语解释

工作信心不足,就不会有效果。

典故出处

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韂鞅曰‘疑行无名,疑事无功。且夫有高人之行者,固见非于世;有独知之虑者,必见敖于民。’”

成语典故

诸将多曰善!”张卬拔剑击地曰疑事无功,今日之议,不得有二!”★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淮阳王更始元年》

成语造句

做事情如果顾虑太多,前怕狼后怕虎,就很容易出现疑事无功的局面,导致最终一事无成。

成语故事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这样一个故事,充分展现了“疑事无功”的道理。 战国时期,秦国想要攻打韩国。韩国的谋臣派了一位名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前往秦国,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,试图以此来消耗秦国的人力和物力,从而减轻秦国对韩国的军事压力。 秦王嬴政采纳了郑国的建议,征发大量民夫,开始修建一条规模巨大的灌溉渠道。然而,在工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,秦国的宗室大臣们察觉到了韩国的阴谋,纷纷向秦王进谏,说郑国别有用心,秦国耗费了如此巨大的人力和财力,可能会得不偿失。秦王嬴政听闻这些言论,心中也产生了疑虑,开始思考是否要停止这项工程。 此时,李斯站了出来,他向秦王进言道:“如今工程已经进行了大半,如果中途停止,那之前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将付诸东流,而且还会让天下人耻笑秦国没有决心和毅力完成大事。况且,兴修水利虽然短期内消耗了国力,但从长远来看,一旦渠道修成,将极大地促进秦国的农业发展,为秦国带来源源不断的粮食和财富。若因为一时的疑虑而放弃,那才是真正的‘疑事无功’,错失了使秦国更加强大的良机。” 秦王嬴政听了李斯的话,深思熟虑后,决定继续支持郑国完成水利工程。最终,经过多年的努力,这条渠道终于修成,被命名为“郑国渠”。郑国渠的建成,使得关中地区的大片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农田,秦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,国力也因此更为强盛。 后来,秦国凭借着强大的国力,逐一消灭了六国,实现了统一大业。而当初秦王嬴政在面对诸多质疑和困难时,能够坚定信念,不被疑虑所左右,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。倘若他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,半途而废,那么秦国的发展或许会陷入停滞,统一六国的大业也可能会遥遥无期。 这个故事深刻地告诉我们,在做大事时,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念,不能因为一时的疑虑和困难就轻易放弃。否则,就会如“疑事无功”所言,最终一事无成。

疑事无功-成语图片

疑事无功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