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屈求伸

成语拼音

yǐ qū qiú shēn

以屈求伸成语解释

屈弯曲;伸伸直伸展。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。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。

典故出处

《周易·系辞下》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面对当前的困境,他选择暂时隐忍,默默积累力量,以待日后有机会以屈求伸,实现自己的抱负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战国时期,各国纷争不断,局势动荡不安。在一个小小的诸侯国中,有一位名叫范蠡的智者。 范蠡出身贫寒,但他自幼聪慧过人,心怀大志。成年后,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,成为了本国一位重要的谋士。然而,他所在的诸侯国势力弱小,时常受到周边强国的欺压和威胁。 有一次,强国派大军前来征讨,要求这个小国割地赔款,否则就将面临灭国之灾。范蠡深知,以本国目前的实力,若与强国正面交锋,无异于以卵击石。于是,他向国君进谏,主张采取以屈求伸的策略。 国君起初犹豫不决,认为向强国屈服是一种耻辱。但范蠡耐心地向国君分析局势:“如今敌强我弱,若执意抵抗,只会让百姓生灵涂炭,国家灭亡。暂时的屈服并非懦弱,而是为了保存实力,等待时机,谋求日后的发展和强大。” 最终,国君采纳了范蠡的建议,向强国求和,割让了部分土地,并送上了大量的财宝。强国见小国如此顺从,便暂时收兵,不再进一步侵犯。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范蠡积极协助国君整顿内政,发展经济,训练军队。他深知,要想实现国家的强大,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小国的国力逐渐增强,百姓安居乐业,军队也日益强大。 而曾经的强国,由于连年征战,国内矛盾激化,国力开始衰退。范蠡认为时机已到,便劝说国君出兵征讨。国君回想起当年的屈辱,有些犹豫。范蠡再次进言:“当初的屈服,是为了今日的伸展。如今我们已具备足够的实力,若不抓住机会一雪前耻,更待何时?” 国君终于下定决心,派出大军进攻强国。由于准备充分,小国的军队势如破竹,一举击败了强国,收复了曾经失去的土地,还扩大了自己的疆域。 从此,这个小国在范蠡的辅佐下,日益繁荣昌盛,成为了当时的强国之一。而范蠡以屈求伸的智慧和策略,也被后世传颂不衰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或困难时,不必一味地强硬对抗。有时候,暂时的屈服和忍耐,是为了积蓄力量,等待合适的时机,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,达到伸展和成功的目的。

以屈求伸-成语图片

以屈求伸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