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微知着

成语拼音

yǐ wēi zhī zhù

以微知着成语解释

微微小;着显着。从事物露出的苗头,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。

典故出处

宋·苏洵《辨奸论》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在科学研究中,往往需要通过对细微现象的观察和分析,才能以微知著,得出具有重大意义的结论。

成语故事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许多人物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,能够以微知著,从细微之处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,从而成就一番事业或者避免重大的危机。 西汉时期,有一位名叫晁错的大臣。他出生于颍川,年少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智慧。晁错一心为国,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着深入的观察和思考。 当时,西汉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,对中央政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。然而,这一威胁在一开始并不十分明显,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但晁错却从一些细微的迹象中敏锐地察觉到了危机。 他注意到诸侯国的封地不断扩大,其财富和兵力也在不断增长;诸侯们在自己的封国内行事越发独断专行,对中央的诏令有时阳奉阴违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,在晁错眼中却预示着严重的后果。 晁错多次向汉文帝进谏,强调诸侯国势力膨胀的隐患。他指出,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遏制,日后必然会引发叛乱,危及国家的稳定和统一。然而,汉文帝出于种种考虑,没有完全采纳晁错的建议。 到了汉景帝时期,晁错再次力陈削藩之策。他详细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,以各种细微的现象和趋势作为依据,阐述了诸侯国势力坐大对中央政权的威胁。汉景帝终于被晁错的见解所打动,决定推行削藩政策。 可是,这一举措触动了诸侯们的利益,他们纷纷起兵反叛,打出了“诛晁错,清君侧”的旗号。最终,晁错被景帝错杀,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 但历史证明,晁错以微知著的判断是正确的。虽然他未能亲眼看到诸侯国叛乱被平定,但正是由于他的先见之明,为后来汉武帝推行“推恩令”等一系列削弱诸侯国势力的政策奠定了基础,巩固了西汉的中央集权。 晁错的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,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,能够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的端倪,以微知著,防患于未然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把握机遇,应对挑战,走向成功。

以微知着-成语图片

以微知着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