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紫为朱
成语拼音
- yǐ zǐ wéi zhū
以紫为朱成语解释
- 比喻将奸邪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贤者。同以紫乱朱”。
典故出处
- 明·刘基《官箴中》俾好作恶,以紫为朱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在那混乱的局面中,有人故意颠倒黑白、混淆是非,竟能以紫为朱,实在令人气愤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,权力的争斗与人心的诡谲常常交织出一幕幕令人唏嘘的场景。
曾有一位权倾朝野的大臣,名叫李宦。他出身卑微,却凭借着精明的算计和谄媚的手段,一步步爬上了高位。
起初,李宦只是皇帝身边的一个小侍从,但其野心勃勃,不甘心一直处于底层。他用尽心思揣摩皇帝的心思,巧言令色,很快赢得了皇帝的信任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的权力逐渐增大,开始在朝中结党营私。
李宦善于诬陷忠良,将那些正直敢言的大臣纷纷排挤打压。他常常无中生有,编造各种罪名,强加于那些对他的权力构成威胁的人身上。
有一位名叫王忠的大臣,为官清廉,心系百姓,在朝中颇有威望。王忠屡次上奏,指出朝政的弊端以及李宦的不法行为。李宦对王忠恨之入骨,决定设计陷害他。
李宦利用皇帝对他的信任,在皇帝面前进谗言,颠倒黑白。他将王忠为百姓谋福祉的举措说成是邀功买名,将王忠对朝政的直言进谏说成是心怀叵测、妄图篡权。皇帝被李宦的谎言所蒙蔽,对王忠产生了怀疑。
在一次朝会上,李宦更是大放厥词,公然指责王忠的种种“罪行”。他以紫为朱,将王忠的功绩全部抹杀,把他说成是国家的罪人。朝中一些胆小怕事的大臣,迫于李宦的权势,不敢为王忠申辩。
最终,王忠被皇帝革职查办,流放边疆。而李宦则更加得意忘形,继续在朝中为所欲为。然而,天理昭昭,报应不爽。李宦的恶行终究引起了众怒,朝中一些正义之士暗中收集他的罪证,终于在一次合适的时机,将其罪行一一揭露。皇帝这才如梦初醒,明白了自己被李宦所蒙蔽,下令将李宦严惩,为王忠平反。
这个故事警示后人,以紫为朱、颠倒黑白的行为终究不会长久,正义或许会迟到,但永远不会缺席。
以紫为朱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