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气高昂

成语拼音

yì qì gāo áng

意气高昂成语解释

意态和气慨雄健的样子。

典故出处

成语典故

经过三个月的集训,国家女篮意气高昂严阵以待,准备迎战欧洲强队。

成语造句

他在面对困难时,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,勇往直前,那意气高昂的样子令人钦佩。

成语故事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曾有这样一位人物,他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“意气高昂”的真正内涵。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,那是一个诸侯纷争、英雄辈出的时代。在赵国,有一位名叫李牧的将领。 李牧自幼便心怀壮志,渴望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。他熟读兵法,苦练武艺,时刻准备着投身战场。当时,赵国北方边境时常受到匈奴的侵扰,百姓苦不堪言。李牧临危受命,被派往边境抵御匈奴。 初到边境,李牧没有急于与匈奴展开正面交锋。他深知匈奴骑兵的剽悍与灵活,决定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。他下令加强城防,让士兵们勤加操练,同时鼓励百姓发展生产,积蓄力量。然而,他的这一策略却引起了一些人的误解和质疑。有人向赵王进谗言,说李牧胆小怯战,不敢与匈奴交锋。赵王听信了谗言,将李牧召回,另派将领前往边境。 新将领上任后,急于求成,多次主动出击,结果却损失惨重,边境局势愈发危急。赵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重新起用李牧。 李牧再次回到边境,依旧按照自己的策略行事。经过多年的经营,边境的军队兵强马壮,粮草充足。此时的李牧,意气高昂,他深知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。 他精心策划了一场战役。先派出小股部队佯装败退,引诱匈奴大军深入。当匈奴以为胜利在望时,李牧早已设下重重埋伏。只见赵军从四面八方杀出,喊杀声震天。匈奴骑兵陷入重围,惊慌失措。经过一番激战,赵军大获全胜,斩杀匈奴十余万骑,匈奴元气大伤,此后十余年不敢再犯赵国边境。 李牧凭借着坚定的信念、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昂的意气,成功保卫了赵国的边疆,成为了赵国百姓心目中的英雄。他的故事传颂千古,激励着后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,勇往直前,意气高昂地去迎接一切挑战。 在历史的长河中,像李牧这样意气高昂的人物还有很多。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,毫不气馁,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,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,不惜付出一切代价。正是因为有了他们,我们的历史才如此波澜壮阔,我们的文明才得以传承和发展。

意气高昂-成语图片

意气高昂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