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氣高昂

成語拼音

yì qì gāo áng

意氣高昂成語解釋

意態和氣慨雄健的樣子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經過三個月的集訓,國家女籃意氣高昂嚴陣以待,準備迎戰歐洲強隊。

成語造句

他在面對困難時,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,勇往直前,那意氣高昂的樣子令人欽佩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曾有這樣一位人物,他的故事生動地詮釋了“意氣高昂”的真正內涵。 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,那是一個諸侯紛爭、英雄輩出的時代。在趙國,有一位名叫李牧的將領。 李牧自幼便心懷壯志,渴望爲國家立下赫赫戰功。他熟讀兵法,苦練武藝,時刻準備着投身戰場。當時,趙國北方邊境時常受到匈奴的侵擾,百姓苦不堪言。李牧臨危受命,被派往邊境抵禦匈奴。 初到邊境,李牧沒有急於與匈奴展開正面交鋒。他深知匈奴騎兵的剽悍與靈活,決定採取以守爲攻的策略。他下令加強城防,讓士兵們勤加操練,同時鼓勵百姓發展生產,積蓄力量。然而,他的這一策略卻引起了一些人的誤解和質疑。有人向趙王進讒言,說李牧膽小怯戰,不敢與匈奴交鋒。趙王聽信了讒言,將李牧召回,另派將領前往邊境。 新將領上任後,急於求成,多次主動出擊,結果卻損失慘重,邊境局勢愈發危急。趙王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,重新起用李牧。 李牧再次回到邊境,依舊按照自己的策略行事。經過多年的經營,邊境的軍隊兵強馬壯,糧草充足。此時的李牧,意氣高昂,他深知反擊的時機已經成熟。 他精心策劃了一場戰役。先派出小股部隊佯裝敗退,引誘匈奴大軍深入。當匈奴以爲勝利在望時,李牧早已設下重重埋伏。只見趙軍從四面八方殺出,喊殺聲震天。匈奴騎兵陷入重圍,驚慌失措。經過一番激戰,趙軍大獲全勝,斬殺匈奴十餘萬騎,匈奴元氣大傷,此後十餘年不敢再犯趙國邊境。 李牧憑藉着堅定的信念、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高昂的意氣,成功保衛了趙國的邊疆,成爲了趙國百姓心目中的英雄。他的故事傳頌千古,激勵着後人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,勇往直前,意氣高昂地去迎接一切挑戰。 在歷史的長河中,像李牧這樣意氣高昂的人物還有很多。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,毫不氣餒,始終保持着高昂的鬥志和堅定的信念,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,不惜付出一切代價。正是因爲有了他們,我們的歷史才如此波瀾壯闊,我們的文明才得以傳承和發展。

意氣高昂-成語圖片

意氣高昂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