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而不发

成语拼音

yǐn ér bù fā

引而不发成语解释

引拉弓;发射箭。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。比喻善于启发引导。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,以待时机。

典故出处

《孟子·尽心上》君子引而不发,跃如也。中道而立,能者从之。”

成语典故

共产党对于这些东西的宣传政策应当是引而不发,跃如也。”(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)

成语造句

他在谈判中始终保持着一种神秘的姿态,看似有所保留,实则引而不发,让对手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意图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战场上,有一位名叫李牧的将领。他镇守边疆,抵御着外敌的侵扰。 当时,边疆的局势紧张,敌国时常派出军队挑衅。李牧深知战争的残酷,他并不急于主动出击,而是采取了一种看似保守,实则蕴含深意的战略。 李牧精心训练士兵,加强防御工事,储备充足的粮草和武器。然而,每当敌军来袭,他只是指挥士兵坚守阵地,并不贸然出兵迎战。他的这种做法让一些将士感到不解,甚至有人开始质疑他的胆量和指挥能力。 但李牧心中有着自己的盘算。他深知敌军气势汹汹,且对我方情况尚未完全摸透,此时贸然出击,未必能够取得胜利,反而可能会陷入被动。他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,一个能够一举击溃敌军的机会。 就这样,多次敌军前来挑衅,李牧的军队始终引而不发。敌军逐渐变得麻痹大意,认为李牧胆小怕事,不敢应战。 终于,在一次敌军大规模进犯时,他们以为李牧仍会像以往一样龟缩防守。然而,这一次李牧却敏锐地察觉到敌军的破绽。他果断地集结精锐部队,率领士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出阵地。敌军万万没有想到一直引而不发的李牧会突然发动如此猛烈的攻击,顿时阵脚大乱。 李牧的军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军,杀得敌人丢盔弃甲,狼狈逃窜。这一战,不仅让敌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,也让边疆从此获得了长久的安宁。 李牧的引而不发,并非是懦弱和逃避,而是一种深谋远虑的战略智慧。正如《孙子兵法》中所说:“善守者,藏于九地之下;善攻者,动于九天之上。”李牧正是通过巧妙的防守,积蓄力量,等待时机,最终实现了决定性的胜利。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兵家所借鉴和传颂的经典范例。

引而不发-成语图片

引而不发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