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而不發

成語拼音

yǐn ér bù fā

引而不發成語解釋

引拉弓;發射箭。拉開弓卻不把箭射出去。比喻善於啓發引導。也比喻做好準備暫不行動,以待時機。

典故出處

《孟子·盡心上》君子引而不發,躍如也。中道而立,能者從之。”

成語典故

共產黨對於這些東西的宣傳政策應當是引而不發,躍如也。”(毛澤東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》)

成語造句

他在談判中始終保持着一種神祕的姿態,看似有所保留,實則引而不發,讓對手難以捉摸他的真實意圖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戰場上,有一位名叫李牧的將領。他鎮守邊疆,抵禦着外敵的侵擾。 當時,邊疆的局勢緊張,敵國時常派出軍隊挑釁。李牧深知戰爭的殘酷,他並不急於主動出擊,而是採取了一種看似保守,實則蘊含深意的戰略。 李牧精心訓練士兵,加強防禦工事,儲備充足的糧草和武器。然而,每當敵軍來襲,他只是指揮士兵堅守陣地,並不貿然出兵迎戰。他的這種做法讓一些將士感到不解,甚至有人開始質疑他的膽量和指揮能力。 但李牧心中有着自己的盤算。他深知敵軍氣勢洶洶,且對我方情況尚未完全摸透,此時貿然出擊,未必能夠取得勝利,反而可能會陷入被動。他在等待一個最佳的時機,一個能夠一舉擊潰敵軍的機會。 就這樣,多次敵軍前來挑釁,李牧的軍隊始終引而不發。敵軍逐漸變得麻痹大意,認爲李牧膽小怕事,不敢應戰。 終於,在一次敵軍大規模進犯時,他們以爲李牧仍會像以往一樣龜縮防守。然而,這一次李牧卻敏銳地察覺到敵軍的破綻。他果斷地集結精銳部隊,率領士兵如猛虎下山般衝出陣地。敵軍萬萬沒有想到一直引而不發的李牧會突然發動如此猛烈的攻擊,頓時陣腳大亂。 李牧的軍隊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向敵軍,殺得敵人丟盔棄甲,狼狽逃竄。這一戰,不僅讓敵軍遭受了慘重的損失,也讓邊疆從此獲得了長久的安寧。 李牧的引而不發,並非是懦弱和逃避,而是一種深謀遠慮的戰略智慧。正如《孫子兵法》中所說:“善守者,藏於九地之下;善攻者,動於九天之上。”李牧正是通過巧妙的防守,積蓄力量,等待時機,最終實現了決定性的勝利。他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世兵家所借鑑和傳頌的經典範例。

引而不發-成語圖片

引而不發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