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咎责躬
成语拼音
- yǐn jiù zé gōng
引咎责躬成语解释
- 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。同引咎自责”。
典故出处
- 无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他在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后,没有逃避责任,反而主动反思,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引咎责躬的风范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个国家名叫大梁。大梁国在一段时间内,政治腐败,民生凋敝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
当时的国君梁惠王沉迷于享乐,不理朝政,朝廷中的大臣们也大多贪污受贿,只为自己谋取私利。而在边疆地区,外敌频繁侵扰,军队因为缺乏训练和装备,连连败退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一位名叫李忠的大臣挺身而出。李忠出身贫寒,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一步步走到了朝堂之上。他深知国家如今的困境,心中满是忧虑。
李忠多次向梁惠王进谏,希望国君能够整顿朝纲,改革弊政,重视民生和军事。然而,梁惠王却对他的谏言充耳不闻,认为这只是危言耸听。
随着国家的局势愈发严峻,百姓怨声载道,军队士气低落,大梁国面临着亡国的危机。终于,在一次外敌的大规模入侵中,大梁国的军队一败涂地,国土沦陷,百姓流离失所。
此时的梁惠王方才如梦初醒,悔恨不已。而李忠在这国难当头之际,没有选择退缩和逃避,而是引咎责躬。他当着满朝文武和梁惠王的面,深刻检讨自己未能更有力地劝谏国君,未能想出更好的策略来抵御外敌,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。
李忠说道:“臣身为臣子,未能让国君洞察国家之危局,未能使百姓免受战乱之苦,此乃臣之罪过。臣愿承担一切责任,尽心尽力,为国家的复兴付出所有。”
梁惠王被李忠的真诚和担当所感动,他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过错,决定与李忠一同努力,重振大梁国。
在李忠的辅佐下,梁惠王痛改前非,开始整顿朝政。他严惩贪污腐败的大臣,选拔贤能之士;减轻百姓的赋税,鼓励农业生产;加强军队的训练,购置精良的装备。
经过多年的努力,大梁国终于逐渐恢复了元气,重新强大起来。而李忠引咎责躬的事迹也被传为佳话,成为了后世臣子们学习的楷模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困难和错误时,要有勇气承担责任,自我批评,这样才能改正错误,走向成功。正如古人云:“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只有勇于正视自己的过错,并努力改正,才能迎来更好的未来。
引咎责躬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