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咎責躬

成語拼音

yǐn jiù zé gōng

引咎責躬成語解釋

主動承擔錯誤的責任並作自我批評。同引咎自責”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在工作出現重大失誤後,沒有逃避責任,反而主動反思,以實際行動展現了引咎責躬的風範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個國家名叫大梁。大梁國在一段時間內,政治腐敗,民生凋敝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 當時的國君梁惠王沉迷於享樂,不理朝政,朝廷中的大臣們也大多貪污受賄,只爲自己謀取私利。而在邊疆地區,外敵頻繁侵擾,軍隊因爲缺乏訓練和裝備,連連敗退。 在這種情況下,一位名叫李忠的大臣挺身而出。李忠出身貧寒,憑藉自己的才華和努力一步步走到了朝堂之上。他深知國家如今的困境,心中滿是憂慮。 李忠多次向梁惠王進諫,希望國君能夠整頓朝綱,改革弊政,重視民生和軍事。然而,梁惠王卻對他的諫言充耳不聞,認爲這只是危言聳聽。 隨着國家的局勢愈發嚴峻,百姓怨聲載道,軍隊士氣低落,大梁國面臨着亡國的危機。終於,在一次外敵的大規模入侵中,大梁國的軍隊一敗塗地,國土淪陷,百姓流離失所。 此時的梁惠王方纔如夢初醒,悔恨不已。而李忠在這國難當頭之際,沒有選擇退縮和逃避,而是引咎責躬。他當着滿朝文武和梁惠王的面,深刻檢討自己未能更有力地勸諫國君,未能想出更好的策略來抵禦外敵,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。 李忠說道:“臣身爲臣子,未能讓國君洞察國家之危局,未能使百姓免受戰亂之苦,此乃臣之罪過。臣願承擔一切責任,盡心盡力,爲國家的復興付出所有。” 梁惠王被李忠的真誠和擔當所感動,他也開始反思自己的過錯,決定與李忠一同努力,重振大梁國。 在李忠的輔佐下,梁惠王痛改前非,開始整頓朝政。他嚴懲貪污腐敗的大臣,選拔賢能之士;減輕百姓的賦稅,鼓勵農業生產;加強軍隊的訓練,購置精良的裝備。 經過多年的努力,大梁國終於逐漸恢復了元氣,重新強大起來。而李忠引咎責躬的事蹟也被傳爲佳話,成爲了後世臣子們學習的楷模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困難和錯誤時,要有勇氣承擔責任,自我批評,這樣才能改正錯誤,走向成功。正如古人云:“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只有勇於正視自己的過錯,並努力改正,才能迎來更好的未來。

引咎責躬-成語圖片

引咎責躬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