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突西子

成语拼音

táng tū xī zǐ

唐突西子成语解释

唐突:冒犯;西子:即西施,春秋时美女。冒犯了西施。比喻抬高了丑的,贬低了美的。

典故出处

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何乃刻画无盐,以唐突西子也。”

成语典故

东晋初年,很有名望的尚书仆射周顗为人特别谦虚。人们总喜欢把他与当时同样有名望的尚书令乐广相提并论,说他们两人都是才学过人、德高望重。周顗谦虚地说:“把我与他相比,是亵渎了他,那是刻画无盐、唐突西施了。”。

成语造句

他那鲁莽的行为,简直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亵渎,就如同唐突西子般让人无法接受。

成语故事

春秋时期,越国美女西施天生丽质,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,她在溪边浣纱时,那美丽的身影让水中的鱼儿都忘记了游动,纷纷沉到水底,这便是“沉鱼”之美。 当时的越国在与吴国的战争中失利,越王勾践为了复仇,卧薪尝胆,决心复兴越国。他采纳了大臣范蠡的建议,决定使用美人计来迷惑吴王夫差。于是,范蠡在越国各地寻找美女,最终找到了西施。西施深明大义,为了国家愿意献身,她被送入吴国,成为吴王夫差最宠爱的妃子。 夫差见到西施后,立刻被她的美貌所倾倒,对她百般宠爱,为她修建华丽的宫殿,终日与她寻欢作乐,不理朝政。西施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美貌,在吴宫中巧妙周旋,暗中为越国传递情报,为越国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。 然而,在越国,有一个相貌丑陋却自命不凡的女子。她看到西施备受人们的称赞和喜爱,心中十分嫉妒。有一天,她精心打扮后,学着西施的样子在街上行走,想要引起人们的注意。可是,她那丑陋的模样和做作的姿态,不仅没有赢得人们的赞赏,反而让人们觉得十分可笑。人们纷纷议论说她这是在“唐突西子”,意思是冒犯、亵渎了美丽的西施。 这个女子本想效仿西施,却不知自己与西施之间有着天壤之别。她不明白,西施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容貌,更是她内在的气质和品德。而她只看到了西施表面的风光,却没有看到西施为国家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。她这种不切实际的模仿,最终只能成为人们的笑柄。 后来,越国经过多年的努力,终于打败了吴国,实现了复仇的目标。而西施也完成了她的使命,回到了越国。她的故事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,而“唐突西子”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,用来形容那些不自量力、盲目模仿他人,却又亵渎了美好事物的行为。 在生活中,我们也常常会看到一些人盲目地追求他人的成功或美好,却不考虑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。他们试图模仿他人的行为、穿着甚至生活方式,却往往忽略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。我们应该像西施一样,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,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,而不是去盲目地模仿他人,做出“唐突西子”的事情。同时,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人的美好,而不是心生嫉妒和怨恨,以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。

唐突西子-成语图片

唐突西子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