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突西子
成語拼音
- táng tū xī zǐ
唐突西子成語解釋
- 唐突:冒犯;西子:即西施,春秋時美女。冒犯了西施。比喻擡高了醜的,貶低了美的。
典故出處
-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輕詆》:“何乃刻畫無鹽,以唐突西子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東晉初年,很有名望的尚書僕射周顗爲人特別謙虛。人們總喜歡把他與當時同樣有名望的尚書令樂廣相提並論,說他們兩人都是才學過人、德高望重。周顗謙虛地說:“把我與他相比,是褻瀆了他,那是刻畫無鹽、唐突西施了。”。
成語造句
- 他那魯莽的行爲,簡直是對美好事物的一種褻瀆,就如同唐突西子般讓人無法接受。
成語故事
- 春秋時期,越國美女西施天生麗質,舉手投足之間都散發着迷人的魅力,她在溪邊浣紗時,那美麗的身影讓水中的魚兒都忘記了遊動,紛紛沉到水底,這便是“沉魚”之美。
當時的越國在與吳國的戰爭中失利,越王勾踐爲了復仇,臥薪嚐膽,決心復興越國。他採納了大臣范蠡的建議,決定使用美人計來迷惑吳王夫差。於是,范蠡在越國各地尋找美女,最終找到了西施。西施深明大義,爲了國家願意獻身,她被送入吳國,成爲吳王夫差最寵愛的妃子。
夫差見到西施後,立刻被她的美貌所傾倒,對她百般寵愛,爲她修建華麗的宮殿,終日與她尋歡作樂,不理朝政。西施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美貌,在吳宮中巧妙周旋,暗中爲越國傳遞情報,爲越國的復興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然而,在越國,有一個相貌醜陋卻自命不凡的女子。她看到西施備受人們的稱讚和喜愛,心中十分嫉妒。有一天,她精心打扮後,學着西施的樣子在街上行走,想要引起人們的注意。可是,她那醜陋的模樣和做作的姿態,不僅沒有贏得人們的讚賞,反而讓人們覺得十分可笑。人們紛紛議論說她這是在“唐突西子”,意思是冒犯、褻瀆了美麗的西施。
這個女子本想效仿西施,卻不知自己與西施之間有着天壤之別。她不明白,西施的美不僅僅是外在的容貌,更是她內在的氣質和品德。而她只看到了西施表面的風光,卻沒有看到西施爲國家所做出的犧牲和奉獻。她這種不切實際的模仿,最終只能成爲人們的笑柄。
後來,越國經過多年的努力,終於打敗了吳國,實現了復仇的目標。而西施也完成了她的使命,回到了越國。她的故事成爲了千古流傳的佳話,而“唐突西子”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,用來形容那些不自量力、盲目模仿他人,卻又褻瀆了美好事物的行爲。
在生活中,我們也常常會看到一些人盲目地追求他人的成功或美好,卻不考慮自身的條件和實際情況。他們試圖模仿他人的行爲、穿着甚至生活方式,卻往往忽略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長。我們應該像西施一樣,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,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,而不是去盲目地模仿他人,做出“唐突西子”的事情。同時,我們也要學會欣賞他人的美好,而不是心生嫉妒和怨恨,以一顆寬容和理解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。
唐突西子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