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行舜趋
成语拼音
- yǔ xíng shùn qū
禹行舜趋成语解释
- 原指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◇亦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距。
典故出处
- 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禹行而舜趋,是子张氏之贱儒也。”杨倞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。”
成语典故
- 彼见夫盛名鼎鼎之先辈,明目张胆以为乡党自好者所不为之事,而其受社会之崇拜,享学界之尸祝自若也,则更何必自苦以强为禹行舜趋之容也。★梁启超《论私德》
成语造句
- 在古代,许多官员一心为民,以高标准要求自己,努力做到像禹行舜趋那般,践行着高尚的道德和职责。
成语故事
- 在华夏文明的悠悠长河中,有一段传颂千古的故事。
远古时期,天下洪水泛滥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鲧受命治水,他采用堵塞的方法,结果治水九年,徒劳无功。鲧也因治水不力而被处死。
后来,舜帝任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。禹深知责任重大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他跋山涉水,走遍了九州大地,观察山川地貌,思考治水之策。
禹抛弃了父亲鲧堵塞的方法,改以疏导为主。他率领民众,风餐露宿,日夜操劳。在治水的过程中,禹以身作则,总是冲在最前面。他亲自拿着工具参与劳作,手上长满了老茧,腿上的汗毛也被磨光。
禹新婚不久便离家治水,曾三过家门而不入。第一次经过家门时,他听到妻子因分娩而痛苦的呻吟,他咬咬牙,忍住心中的牵挂,继续前行;第二次经过家门时,儿子正在妻子怀中向他招手,他只是深情地望了一眼,便扭头投入到治水的工作中;第三次经过家门时,儿子已经十多岁了,跑过来拉住他,想让他回家看看,禹抚摸着儿子的头,告诉他治水任务艰巨,不能停留,然后又匆匆离开。
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,禹终于成功治理了洪水,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。
禹的功绩传遍了天下,人们对他充满了敬仰和爱戴。在他的身上,人们看到了一种无私奉献、一心为公的伟大精神。
后世的人们,每当提及禹的事迹,无不感慨万分。那些有志之士,纷纷以禹为榜样,效仿他的行为,希望能像他一样为百姓谋福祉,为国家做贡献。这种效仿,正是“禹行舜趋”的体现。
“禹行舜趋”,强调的是对先贤高尚品德和行为的追随与学习。正如禹遵循舜的仁德治国理念,尽心尽力为民众服务,后世的仁人君子也应当以他们为楷模,秉持着正义、仁爱和担当,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。
禹行舜趋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