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行舜趨

成語拼音

yǔ xíng shùn qū

禹行舜趨成語解釋

原指僅模仿聖賢之外表而不注意內在的品德修養◇亦用以形容舉止循規蹈距。

典故出處

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禹行而舜趨,是子張氏之賤儒也。”楊倞注但宗聖人之威儀而已矣。”

成語典故

彼見夫盛名鼎鼎之先輩,明目張膽以爲鄉黨自好者所不爲之事,而其受社會之崇拜,享學界之尸祝自若也,則更何必自苦以強爲禹行舜趨之容也。★梁啓超《論私德》

成語造句

在古代,許多官員一心爲民,以高標準要求自己,努力做到像禹行舜趨那般,踐行着高尚的道德和職責。

成語故事

在華夏文明的悠悠長河中,有一段傳頌千古的故事。 遠古時期,天下洪水氾濫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鯀受命治水,他採用堵塞的方法,結果治水九年,徒勞無功。鯀也因治水不力而被處死。 後來,舜帝任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。禹深知責任重大,不敢有絲毫懈怠。他跋山涉水,走遍了九州大地,觀察山川地貌,思考治水之策。 禹拋棄了父親鯀堵塞的方法,改以疏導爲主。他率領民衆,風餐露宿,日夜操勞。在治水的過程中,禹以身作則,總是衝在最前面。他親自拿着工具參與勞作,手上長滿了老繭,腿上的汗毛也被磨光。 禹新婚不久便離家治水,曾三過家門而不入。第一次經過家門時,他聽到妻子因分娩而痛苦的呻吟,他咬咬牙,忍住心中的牽掛,繼續前行;第二次經過家門時,兒子正在妻子懷中向他招手,他只是深情地望了一眼,便扭頭投入到治水的工作中;第三次經過家門時,兒子已經十多歲了,跑過來拉住他,想讓他回家看看,禹撫摸着兒子的頭,告訴他治水任務艱鉅,不能停留,然後又匆匆離開。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,禹終於成功治理了洪水,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。 禹的功績傳遍了天下,人們對他充滿了敬仰和愛戴。在他的身上,人們看到了一種無私奉獻、一心爲公的偉大精神。 後世的人們,每當提及禹的事蹟,無不感慨萬分。那些有志之士,紛紛以禹爲榜樣,效仿他的行爲,希望能像他一樣爲百姓謀福祉,爲國家做貢獻。這種效仿,正是“禹行舜趨”的體現。 “禹行舜趨”,強調的是對先賢高尚品德和行爲的追隨與學習。正如禹遵循舜的仁德治國理念,盡心盡力爲民衆服務,後世的仁人君子也應當以他們爲楷模,秉持着正義、仁愛和擔當,爲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奮鬥。

禹行舜趨-成語圖片

禹行舜趨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