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近指远

成语拼音

yǔ jìn zhǐ yuǎn

语近指远成语解释

语言浅近,含意深远。指,本旨。

典故出处

太平天国·汪吉人等《〈钦定军次实录〉序》文浅意深,语近指远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在讨论人生理想时,他的一番话看似平常,实则语近指远,让人深思。

成语故事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许多人物和故事,其中有一则故事充分展现了“语近指远”的深意。 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,有一个名叫苏代的谋士。当时,各国之间纷争不断,都在为争夺土地和权力而相互攻伐。 苏代所在的国家面临着邻国强大的军事压力,国君为此忧心忡忡。苏代挺身而出,主动请求前往邻国,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危机。 在邻国的朝堂之上,苏代见到了那位野心勃勃的国君。他没有直接谈及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,而是先讲了一个看似简单平常的故事。 他说:“大王,我来的路上,看到一个农夫在田里忙碌。这农夫发现一只野兔不小心撞到树桩上死了,于是他便放下手中的农具,守在树桩旁,期望能再次捡到撞死的兔子。然而,他守了一天又一天,田地都荒芜了,却再也没有兔子撞上来。” 邻国国君听完,不禁笑了起来,觉得这农夫甚是愚蠢。 此时,苏代话锋一转,说道:“大王您如今为了扩张领土,不断发动战争。虽然暂时获得了一些城池和财富,但百姓疲惫,田地荒芜,国力也在战争中逐渐损耗。这与守株待兔的农夫又有何异呢?您现在看似取得了眼前的利益,可从长远来看,却是在损害国家的根本啊。” 苏代的这番话,表面上说的是农夫守株待兔的荒唐,实际上却是在指出邻国国君穷兵黩武的短视行为。他的言辞看似平和近切,所指的却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。 邻国国君听后,陷入了沉思。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,意识到过度的征战可能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。最终,他决定与苏代所在的国家修好,共同致力于发展国内的经济和民生。 苏代凭借着他“语近指远”的智慧,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战争,为两国百姓带来了和平与安宁。这个故事也让后人明白了,有时候,用浅显易懂的话语,能够揭示出深远而重要的道理。

语近指远-成语图片

语近指远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