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毁椟中
成语拼音
- yù huǐ dú zhōng
玉毁椟中成语解释
-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。
典故出处
- 《论语·季氏》虎兕出于柙,玉毁椟中,是谁之过与?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一件珍贵的文物在运输途中意外受损,这无疑是玉毁椟中,令人痛心疾首。
成语故事
- 在春秋时期,诸侯纷争,局势动荡不安。有一个诸侯国的君主,名叫卫灵公。
卫灵公在位期间,国内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能臣,名叫蘧伯玉。蘧伯玉为人正直,智慧超群,一心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宁出谋划策。
然而,卫灵公身边还有一些奸佞小人,他们嫉妒蘧伯玉的才能和声誉,便想方设法在卫灵公面前诋毁他。
起初,卫灵公对这些谗言并未完全相信,但久而久之,那些小人的巧言令色和不断的中伤,使得卫灵公对蘧伯玉产生了猜疑和不满。
最终,卫灵公听信了谗言,不再重用蘧伯玉,将他闲置一旁。这就如同把一块珍贵的美玉放置在毁坏的盒子中,无人问津,明珠蒙尘。
国家失去了蘧伯玉这样的贤才,政治逐渐混乱,民生凋敝。而那些奸佞小人却趁机掌握了权力,为所欲为,使得国家陷入了危机之中。
卫灵公后来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他想起过去蘧伯玉的种种忠诚和智慧之举,懊悔不已。但此时,国家的局势已经难以挽回。
这个故事警示后人,切不可因谗言而埋没贤才,否则就会如“玉毁椟中”,让珍贵的宝物失去其应有的价值,最终导致自身遭受损失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无数的君主因不能明辨是非,误信奸佞,使得国家衰败,民不聊生。而那些能够善用贤才,明察秋毫的君主,则能开创盛世,名垂青史。所以,我们应当以史为鉴,重视人才,避免“玉毁椟中”的悲剧重演。
玉毁椟中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