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毀櫝中

成語拼音

yù huǐ dú zhōng

玉毀櫝中成語解釋

比喻因主管人員失職而造成重大損失。

典故出處

《論語·季氏》虎兕出於柙,玉毀櫝中,是誰之過與?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一件珍貴的文物在運輸途中意外受損,這無疑是玉毀櫝中,令人痛心疾首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時期,諸侯紛爭,局勢動盪不安。有一個諸侯國的君主,名叫衛靈公。 衛靈公在位期間,國內有一位才華橫溢的能臣,名叫蘧伯玉。蘧伯玉爲人正直,智慧超羣,一心爲國家的繁榮和安寧出謀劃策。 然而,衛靈公身邊還有一些奸佞小人,他們嫉妒蘧伯玉的才能和聲譽,便想方設法在衛靈公面前詆譭他。 起初,衛靈公對這些讒言並未完全相信,但久而久之,那些小人的巧言令色和不斷的中傷,使得衛靈公對蘧伯玉產生了猜疑和不滿。 最終,衛靈公聽信了讒言,不再重用蘧伯玉,將他閒置一旁。這就如同把一塊珍貴的美玉放置在毀壞的盒子中,無人問津,明珠蒙塵。 國家失去了蘧伯玉這樣的賢才,政治逐漸混亂,民生凋敝。而那些奸佞小人卻趁機掌握了權力,爲所欲爲,使得國家陷入了危機之中。 衛靈公後來漸漸意識到自己的錯誤,他想起過去蘧伯玉的種種忠誠和智慧之舉,懊悔不已。但此時,國家的局勢已經難以挽回。 這個故事警示後人,切不可因讒言而埋沒賢才,否則就會如“玉毀櫝中”,讓珍貴的寶物失去其應有的價值,最終導致自身遭受損失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無數的君主因不能明辨是非,誤信奸佞,使得國家衰敗,民不聊生。而那些能夠善用賢才,明察秋毫的君主,則能開創盛世,名垂青史。所以,我們應當以史爲鑑,重視人才,避免“玉毀櫝中”的悲劇重演。

玉毀櫝中-成語圖片

玉毀櫝中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