援古刺今

成语拼音

yuán gǔ cì jīn

援古刺今成语解释

引述故事古义以讽刺今事。

典故出处

明·杨慎《升庵诗话》卷六援古刺今,箴戒得失,谓之箴。”《天讨·豕韦之裔〈普告汉人〉》述怀咏史,不过词人之习态,不可以为援古刺今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我们在讨论问题时,应该基于事实和理性,而不是像他那样援古刺今,刻意借过去的事例来讽刺当下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,有一个名叫李明的书生,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,但却心怀壮志,立志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。 李明自幼勤奋好学,饱读诗书。他深知历史的重要性,常常研读古代典籍,试图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。 有一次,李明所在的郡县遭遇了严重的旱灾,庄稼颗粒无收,百姓生活困苦。当地的官员不仅没有积极采取救灾措施,反而横征暴敛,加重了百姓的负担。李明看到这一幕,心中愤愤不平。 他决定挺身而出,为民请命。在一次县衙召集的民众集会上,李明站了出来,他没有直接指责官员的过错,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历史上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。 他讲述了古代某位贤明君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,如何开仓赈济灾民,如何减税赋以减轻百姓负担,又如何组织民众共同抗灾,最终成功度过危机,使国家繁荣昌盛。接着,他又提到了一些因官员贪污腐败、不作为而导致国家衰败、百姓受苦的例子。 李明的这番言论,让在场的百姓纷纷点头称赞,也让那些官员们面红耳赤,哑口无言。虽然最终官员们迫于压力采取了一些救灾措施,但他们对李明怀恨在心,想要找机会报复他。 然而,李明的名声却因此传播开来。人们都称赞他有勇有谋,能够援古刺今,以古人的智慧和经验来批判当下的不公和错误。 不久之后,朝廷举行科举考试,李明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出众的才华,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金榜题名。 进入仕途后的李明,始终保持着初心,每当遇到不合理的政策和现象,他都会以恰当的方式援古刺今,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。他的行为不仅得到了上级的赏识,也赢得了百姓的爱戴。 李明的故事告诉我们,援古刺今并非是简单地引用过去的事例,而是要通过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把握,以智慧和勇气来揭示现实中的问题,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。正如古人云:“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。”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教训,不断反思和改进当下,让社会更加公平、正义、和谐。

援古刺今-成语图片

援古刺今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