援古刺今

成語拼音

yuán gǔ cì jīn

援古刺今成語解釋

引述故事古義以諷刺今事。

典故出處

明·楊慎《升庵詩話》卷六援古刺今,箴戒得失,謂之箴。”《天討·豕韋之裔〈普告漢人〉》述懷詠史,不過詞人之習態,不可以爲援古刺今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我們在討論問題時,應該基於事實和理性,而不是像他那樣援古刺今,刻意借過去的事例來諷刺當下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個名叫李明的書生,他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,但卻心懷壯志,立志通過科舉考試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。 李明自幼勤奮好學,飽讀詩書。他深知歷史的重要性,常常研讀古代典籍,試圖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。 有一次,李明所在的郡縣遭遇了嚴重的旱災,莊稼顆粒無收,百姓生活困苦。當地的官員不僅沒有積極採取救災措施,反而橫徵暴斂,加重了百姓的負擔。李明看到這一幕,心中憤憤不平。 他決定挺身而出,爲民請命。在一次縣衙召集的民衆集會上,李明站了出來,他沒有直接指責官員的過錯,而是巧妙地運用了歷史上的典故來表達自己的觀點。 他講述了古代某位賢明君主在面對自然災害時,如何開倉賑濟災民,如何減稅賦以減輕百姓負擔,又如何組織民衆共同抗災,最終成功度過危機,使國家繁榮昌盛。接着,他又提到了一些因官員貪污腐敗、不作爲而導致國家衰敗、百姓受苦的例子。 李明的這番言論,讓在場的百姓紛紛點頭稱讚,也讓那些官員們面紅耳赤,啞口無言。雖然最終官員們迫於壓力採取了一些救災措施,但他們對李明懷恨在心,想要找機會報復他。 然而,李明的名聲卻因此傳播開來。人們都稱讚他有勇有謀,能夠援古刺今,以古人的智慧和經驗來批判當下的不公和錯誤。 不久之後,朝廷舉行科舉考試,李明憑藉着紮實的學識和出衆的才華,一路過關斬將,最終金榜題名。 進入仕途後的李明,始終保持着初心,每當遇到不合理的政策和現象,他都會以恰當的方式援古刺今,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。他的行爲不僅得到了上級的賞識,也贏得了百姓的愛戴。 李明的故事告訴我們,援古刺今並非是簡單地引用過去的事例,而是要通過對歷史的深刻理解和把握,以智慧和勇氣來揭示現實中的問題,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。正如古人云:“以史爲鑑,可以知興替。”我們應當從歷史中汲取教訓,不斷反思和改進當下,讓社會更加公平、正義、和諧。

援古刺今-成語圖片

援古刺今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