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
成语拼音
- tài gōng diào yú,yuàn zhě shàng gōu
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成语解释
- 太公:指周初的吕尚,即姜子牙。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。
典故出处
- 《武王伐纣平话》卷下:“姜尚因命守时,直钩钓:‘负命者上钩来!’”
成语典故
- 商朝末年,姜子牙隐居在渭水边,他在渭水边用笔直的鱼钩,不挂鱼饵,鱼钩离水面还有三尺高开始钓鱼。有人笑他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,他则念念有词地说:“不想活的鱼儿自己上钩吧。”结果周文王听说后亲自请他辅助朝政,消灭商朝。
成语造句
- 他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,就像那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,静待着机会的到来。
成语故事
- 在商朝末年,纣王无道,荒淫暴虐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在渭水之滨,有一位奇特的老人,他便是姜尚,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太公。
姜尚心怀壮志,博学多才,精通兵法与谋略,但却一直未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。他每日在渭水边垂钓,但其钓鱼的方式却与众不同。他的鱼钩是直的,而且离水面还有三尺之高,根本不可能钓到鱼。旁人见了都觉得十分奇怪,笑他这样如何能钓到鱼。然而姜尚却不以为意,依旧我行我素地每日在此垂钓。
有一天,西伯侯姬昌,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,外出狩猎经过渭水。他看到了这位奇怪的垂钓老人,心中十分好奇。姬昌身边的人告诉他,这位老人在此垂钓已经许久,但其钓鱼方式却十分奇特。姬昌听后,心中一动,他意识到这位老人或许并非寻常之人。
于是姬昌下马与姜尚交谈,在交谈过程中,姬昌发现姜尚对天下局势了如指掌,对治国理政也有着独到的见解。姜尚向姬昌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军事策略,姬昌越听越兴奋,他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一位不可多得的贤才。
姬昌诚恳地邀请姜尚辅佐自己,姜尚微微一笑,说道:“我在此垂钓,便是等待明主,如君诚心,我愿相随。”就这样,姜尚跟随姬昌回到了周地。
在姜尚的辅佐下,周的势力日益壮大。他帮助姬昌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战略,使得周逐渐成为天下诸侯中的佼佼者。而姜尚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,成为了周朝的开国元勋。
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”,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。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姜尚钓鱼的奇特方式,更是在告诉人们,在人生的道路上,有时候需要等待机遇,需要有耐心和智慧。那些真正有才华、有志向的人,不必刻意去追求,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,总会遇到那个赏识自己的“明主”,就如同太公遇到姬昌一般。这则成语故事也提醒着后人,要有识人之明,要善于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之中的非凡之人,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,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。正如姬昌因为识得太公的才能而成就了周朝的霸业,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-成语图片